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左明天下> 第五百九十五章 秦王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五百九十五章 秦王

    比如刘宗敏,高杰,张明旺,张九真等一大批自己的绝对亲信,



    还有像贺人龙这样,虽然不算是张九言的绝对心腹,但是勇猛过人,张九言也是一并保举,



    张九言让他们升官进职,坐上高位,有机会带更多的兵,施展自己的能力。



    甚至就连远在辽东的曹文昭,张九言也是请求崇祯皇帝把他给调来过来,帮助自己训练骑兵,



    为以后和鞑子的正面对抗,做准备。



    对于张九言的这些要求,崇祯皇帝那是无可无不可,照单全收,全部恩准,连眉头也没有皱一下。



    崇祯皇帝这样,不得不说崇祯皇帝真是信任一个人,那就是信任到骨子里,



    不管这个人说什么,他都答应,那真是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都赏给他。



    而一旦崇祯皇帝不信任一个人的时候,那又真是冷酷到极点,一丁点的情面也没有。



    这一点,张九言也是看得清楚,也心里明白。



    所以张九言也是时刻不敢松懈,为崇祯皇帝,也为自己,更为天下百姓,张九言一定要早一日实现自己那三年天下旧貌换新颜的大话。



    要不然,留给自己的选择只怕也将很残酷。



    这一点,张九言心里也是时刻在幻想着,一旦自己做不到,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自己该当如何应对。



    说的更直白一点,那就是自己该如何做,才可以确保自己和兄弟们的安全。



    是出走?还是直接掀翻大明,自己来干?



    这一切,都要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张九言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打算,只是抱着一个预防的准备而已。



    现在走到这一步,其实也是张九言没有想到的。



    在张九言原本的设想中,自己是要借着朝廷的暂时庇佑,发展壮大。



    等一旦有机会,张九就扯旗造反。



    但是不想自己这假意投靠朝廷,现在却在朝廷这里混的风生水起,还成为了一方诸侯般的人物。



    这一切的一切,不过也就是短短两三年发生的事情,



    这若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自己都不信。



    随着王嘉胤,高迎祥,罗汝才,李自成他们一干人等的覆灭,大明西北局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无数的小股土匪,乱军,他们见大乱军大势力都覆灭了,自然是不敢再干什么造反的勾当,



    再加之张九言减免赋税徭役,又命地方官府开设粥棚,救济灾民,



    这是有利于百姓度过灾年的好保障。



    于是越来越多的土匪盗贼,乱军罗罗兵,开始成群结队的向当地官府投降,



    他们的投降,使得西北局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



    不过百姓是好了,但是张九言却是每日里眉头紧锁,为一件事情发愁。



    为什么事情发愁呢?



    为了钱。



    是的,张九言又为钱开始发愁了。



    上次把山西商人一锅端了,给朝廷送去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自己留下来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看起来是吓死人,但是你把他往军马建设上用,把他往救济灾民百姓,兴修水利上用,那就不算多了。



    之前为了减轻压力,张九言向崇祯皇帝上书,希望减免陕西,河南,甘肃几省的赋税。



    不想合格建议却是给驳回了,这倒不是崇祯皇帝不答应,而是朝堂的一众大佬不答应。



    他们说不交赋税,朝廷如何运转,还说张九言是在邀买人心,图谋不轨。



    崇祯皇帝在他们的劝说下,也就没有答应,让这几省如数缴纳税银。



    张九言好说歹说,几次上书请求减免,都是不行。



    张九言无奈,还得自己掏出银子来倒贴。



    不过没过多久,张九言听说有官员上书朝廷,说江南那边涝灾严重,数以十万亩百万亩的茶园农桑受到影响,商户顿苦,



    希望朝廷体恤,减免他们今明两年的赋税。



    与张九言的上书不同,这次朝堂一干大佬大多是赞成,纷纷仗义执言,慷慨陈词,



    他们要崇祯皇帝让利于民,不要与民争利,更不要寒了江南万千商户百姓的心。



    崇祯皇帝在他们的劝谏下,下旨减免了江南商户今明两年赋税,换来满堂大佬的喝彩。



    他们纷纷称赞崇祯皇帝乃是千古少有的圣明君主,以后史书必定大加赞扬,历史功绩将会直追尧舜禹汤。



    这样的吹捧,听得崇祯皇帝也是心情大好。



    据说这一天崇祯皇帝还难得的看了一回戏,和几位娘娘们很是其乐融融;



    张九言听闻这个消息,那是心里直骂娘,恨不得飞到朝堂去,狠狠的扇那些大佬的嘴巴子。



    不过生气归生气,事情还得解决。



    在陕西,河南,甘肃等地还没有恢复民力之前,张九言就必须要不间断的对其贴补。



    要不然,这几省之地就是人间地狱,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易子而食的事情也将不间断的上演,



    这是张九言不想看到的。



    所以这时候,迫于压力,张九言最后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宗室们。



    这些家伙那可是大明百姓养了几百年的大肥猪,个个养的肚满肠肥。



    肥猪养了这么久,是该到了反哺一下大明百姓的时候了。



    说干就干,张九言当即将魔爪伸向了陕西最大的宗室藩王。



    这个藩王就是一字王亲,秦王朱存枢。



    一字王,那可是地位最尊贵的亲王,比起两个字的郡王,那可是要超然的太多。



    不过这些藩王,不管怎么地位超然,基于他们对皇权天生就具有威胁性,



    所以不管是谁当皇帝,对这些藩王们都是严格提防,绝不会给他们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些宗室们在朝廷官员面都很客气,很规矩,生怕官员给朝廷打小报告,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很快,张九言就来到了秦王府,见到了秦王朱存枢。



    这朱存枢今年四十多岁,历史上这家伙活了一辈子好日子。



    那真是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要富贵有富贵,还活了五十多岁,算是寿命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