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28章 历史(下)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28章 历史(下)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就在诸大臣以为腥风血雨会以潭王自焚,潭国被除而结束。

    李景隆当时也与众人一起放下心后,他却突闻河南侯陆聚、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今天被皇上赐死。

    不过当时李景隆反而不再害怕,他已经有些麻木。

    紧接着回北平养病的燕王不但得以痊愈,且参奏晋王得知太子亲近儒臣,不为父皇所喜。晋王常与他心腹说,自己日后将登大宝。且在五台山,准备好了登基必用的物品……

    皇上得知后,立即召晋王进京询问。看到潭王举家自焚,晋王慌不择路地向太子求救,让太子替他向皇上解释。

    见晋王如此,太子反而信了燕王所奏是真。太子虽替晋王解释,但有多少真心实意,可想而知。

    就在众人皆以为皇上将会处置晋王之时,皇上却遣使痛斥燕王无兄弟友爱之心。并且在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将辅佐燕王的傅有德之女许配给晋王世子。

    许多人认为一向被皇上喜爱的燕王,已开始失去皇上的厚爱。

    不同于被皇上眼花缭乱的手段而只看到眼前的多数人,李景隆是一直在留意前元太尉动向之人之一。

    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九日,前元太尉被皇上任命为中都凤阳留守中卫指挥同知。同年九月十三日,皇上擢升前元太尉为留守中卫指挥使,且赏了不少金银之物。

    乍看下来,前元太尉似乎遭到贬斥。但李景隆明白皇上这两条命令,是与之前清算太师等人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中都凤阳才是大明多数功勋的府邸所在。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皇上令前元太尉率部赴北平都司。

    三月二日,燕王率岳父徐达所部及降他的骑兵出塞,兵指元廷。

    燕王治下的明军在俘获大量元廷贵族的同时,因几个月的并肩作战且获得大胜,燕王岳父的前部与降燕王的骑兵们,就此有了一个彼此内心都认同的共同称号——燕军。

    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朱标薨。

    不久京中传闻皇上欲立燕王为太子,李景隆知道这是由辅佐燕王的颖国公傅有德之子、担任皇上侍卫的傅让泄露出来的消息。

    八月二十二日,燕王与湘王朱栢奉诏同时抵京。

    燕王与湘王的关系最铁,这源自这两人是亲王中最会带兵的。只不过一个在北,一个在南。

    在京的湘王朱栢,在藩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亲王力荐燕王为皇太子,但奈何反对燕王为太子的亲王更多。

    其他亲王麾下的文武大臣更是与原太子党联合起来,将目标再次对准辅佐燕王的前元太尉。其声势之大连皇上都开始让步了,至少李景隆当时是这么认为的。

    这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趁机劝立皇第三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当时没人将这刘三吾这话放在心上。朱允炆既不是年龄最大的皇孙,也不是皇嫡孙,外戚更不是掌兵的公爵。

    多数皇亲与文武大臣,仍继续将前元太尉作为打倒燕王的突破口。

    但皇上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突然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原太子党的军政、法务的力量并放缓了攻击燕王。

    由于势力最大,凉国公蓝玉与因其兄常茂因罪被削爵而改封开国公的常家常升,第一目标是立皇嫡孙朱允熥为皇太孙,第二目标才是打燕王。

    他们断断不会接受给朱允炆做嫁衣。

    因此太子少保、左都御史兼任吏部尚书詹徽在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十八日,参奏刘三吾女婿、户部尚书赵勉有贪墨行迹。

    一经查实,皇上除了将刘三吾打发回老家外,并将赵勉本人在闹市口处以千刀万剐之刑,全族男丁处以腰斩之刑、女眷全部充到教司坊。

    但由于秦王、晋王等亲王仍将燕王视为第一目标。皇上不得不在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十日,令继承魏国公爵位的徐辉祖,前往北平,将有异志的前元太尉拿下。

    徐辉祖来到北平一意要拿下前元太尉,而燕王自是不肯。徐辉祖虽然怕自己这位向来说一不二的姐夫,但他更怕在京城的姐夫亲爹。

    再说京城现在的形势,也让徐辉祖不像之前那么畏惧姐夫。

    事情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徐辉祖被燕王赶出燕王宫,就在徐辉祖不得不准备打道回府之际,皇上四月二十三日派遣的中使来到了北平。

    中使取到前元太尉以及太尉儿子的首级后,不理住在北平客栈的徐辉祖,直接从北平回京师。

    看到中使先一步回京,徐辉祖灰溜溜地接着回京。原太子党军政、法务系统之人并彻底转移目标向原太子党的政务系统之人发动全面攻击。

    前元太尉之事终于告一段落……

    说回来,尽管李景隆被徐王妃拒婚,但李景隆从没有真正恨过燕王他们。自幼接受儒家价值观的李景隆,同样认为辈分是不可逾越的。

    因此,李景隆没有任何理由去对燕王落井下石。

    李景隆也觉得若不是秦王与晋王等亲王保着原太子党政务系统的官员,蓝玉他们根本用不着等皇上驾崩,才将拥护朱允炆上位的那些原太子党政务系统之人拿下。

    这些人平时确实大权在握,但一旦兵刃相见,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偏偏他们还是平时,最反感能在此刻保护他们的法务系统之人。

    之后蓝玉因接受不了自己与他同为太子太傅,在各种场合对自己冷嘲热讽,让李景隆生出心火。

    虽明知驸马都尉梅殷、黄子澄、齐泰将蓝玉的言辞用各种渠道传给自己,是想将自己拉下水,但李景隆却不得不下水。

    李景隆知道若是自己容忍了蓝玉,自己将毫无威信可言。

    随着蓝玉案的结束,秦王、晋王也一改之前支持皇太孙朱允炆的态度,开始联手打压朱允炆与他身边之人来。

    被拖下水的李景隆,则成为他们新的目标。因为李景隆已由于他在蓝玉案所发挥的作用,已被所有人贴上皇太孙之人的标签。

    所以说李景隆对父亲那些做事极为认真的部下,一点都不上心,是不对的。李景隆只是装成不上心。

    李景隆在陛下那晚召见,与他说婚约之事后,他确实想过干脆就从了父亲老部下之说,娶了李丽质为妻。

    否则他当初也不会在徐增寿面前,在婚约之事上模拟两可。

    在秦地出了那等事,成为军中笑柄,李景隆怎能不知自己需要父亲这些铁杆的支持?但他不敢。

    这个不敢源自因“蓝玉案”,而被诛的开国公常升。李景隆清楚同为国公、同为嫡子的常升,就很体恤他父亲常遇春那些老部下。

    若不是常升有这些老部下的支持,皇上也不可能诛杀他第二功臣之子。

    坦白地说李景隆自己就认为皇上百年之后,有了他父亲老部下支持的常升,必然会为了他嫡亲的外侄,而对皇太孙采取行动。

    见到皇上诛杀了那么多功臣,尤其是看到跟自己地位相差无几的开国公常升被诛,才让李景隆不敢与自己父亲的那些老部下过多的互动。

    没错,即便李景隆已经趟了这浑水,但仍保持着之前那种静观其变的心态。

    当然蓝玉案告一段落后,北平凭空出现的张玉是怎么一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是原本合力围剿燕王的诸人,现在已白刃相见,再也无法顾上那事了。再说现在的燕王已不再是储君或储君人选,何必再去跟燕王较劲,还是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为好。

    日后,当李景隆听说张玉之子张辅求燕王赐婚之时,他顿时对张辅起了轻视之心。

    李景隆知道张辅的底细。看到张辅屡立军功,内心其实更好武的李景隆,一直有着与之相交之念。

    但他知道张辅现在对他有了心结,一个男人不可能不在乎他妻子之前被人“悔婚”,李景隆明白他这辈子已永远无法与张辅相交。

    李景隆也知道李丽质很漂亮。但世间美女,何其多也。依张辅自身拥有的条件,他完全可以得到更美的。

    再说,美女也同样是一个会老的皮囊。

    张辅在明知李丽质被自己“悔婚”的前提下,还娶李丽质为妻。让李景隆觉得张辅是在丢他外祖父与他父亲的脸。

    一个为了贪一时美色而不顾家族名誉之人,尽管张辅屡立战功,但李景隆认为张辅的道行也就如此。充其量以后也就是一个有着小乔的周公瑾。

    至于李丽质被相士说成将来是太师之妻,李景隆不仅现在仍认为是无稽之谈,他也认为张辅不会将这相士之言当回事。

    明摆着嘛,那相士还说过燕王将是天子,但现在的储君却是皇太孙朱允炆。所以李景隆认为张辅也不会信这种鬼话。

    北平。

    傍晚,再次鱼水之欢后让李丽质心中对张辅已是零距离。她决定将她的心结讲与丈夫听。李丽质有些畏缩地问道:“文弼,你知道我之前那婚约吗”?

    “知道,所以我才请殿下赐婚”。事后一直将妻子拥入怀中,此刻抚摸着妻子长发的张辅说道。

    “你介意我之前有婚约吗”?

    听到妻子这么说,身体有在颤抖,张辅奇怪地反问:“我为什么要介意这不存在的婚约。我是军人,不是那种假模假样的君子,我不在乎这些虚的”。

    感受到妻子的身体在渐渐放松,张辅感到自己又有了生理需求,但他明白今天是妻子从少女成为少妇的第一天,万万不能再来一次,所以张辅准备起来。

    张辅听到妻子再次问道:“你听说过我被相士袁珙推算,将来是太师之妻吗”?

    听到这话,张辅顿时冷静下来,他回道:“我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善长”。

    李丽质连忙捂住嘴,一会儿才说:“袁珙相士那话,丽质之前不信。现在更不希望,他说的会成真”。

    感受到丈夫再次起了生理反应,李丽质就被丈夫轻轻地放在床上,张辅起身,再回过头,对丽质柔声地说:“你再睡会”。

    李丽质也随着起身,她情深地道:“不了,现在不是睡觉的时间。”

    “你怎么与殿下一样的作息时间”?李丽质随口问道。

    已经穿好衣服的张辅笑着说:“这六年,跟着殿下的时间比跟着父亲的时间还多。若不去随着殿下的作息,那我基本就没有睡觉的时间”。

    见妻子正在穿衣,张辅吻了一下丽质的红唇,张辅边走边道:“总不能指望任何事只能随他的殿下,来适应我吧”?

    走到门口,回头看到妻子已经整理好仪容,且向自己满含情意地颔首,张辅并打开了门。

    向外一看,张辅看到王狗儿正领着一群拿着书卷的宦官,正向自己走来。

    张辅向走过来的丽质轻声说道:“一起跪迎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