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43章 人情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43章 人情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张辅一行人从客栈出来,便朝陈懋府中而行。

    由于了却了心中事,王友已得以放松。放松下来的王友,很快就察觉到他们虽然被北平军民拥簇,但北平军民拥簇的是张懋丞。

    而张辅是王友所认知人中,是仅次于殿下的爱出风头之人。所以当王友发现此刻张辅似乎不介意充当小天师的绿叶,他有些诧异。

    洪武二十一年,只是普通燕王中卫的王友父亲,为保护深入大漠深处的燕王,而战死沙场。同年,王友母亲因悲痛欲绝而患病离去。

    刚刚十二岁的王友,袭了燕王赐予他家的世袭中卫百户后,并从此吃住在北平王宫。

    在王宫,对军阵极有天赋的王友在燕王的悉心教导下,渐渐成为了当时燕王三卫中的佼佼者。直到洪武二十三年,张辅的到来,才让王友这第二变成第三。

    大漠不仅物资匮乏,而且天气极为恶劣。在战事频发的大漠,能活着成人,就是勇士。特别是在元顺帝带着残余元军北遁后,大漠中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张嘴,为争夺物资的战争自然就更加频繁。

    在内地这种不缺物资的生活下,诗文是阳春白雪,精通者可以藉此显示自己的高雅品味。但在战事频发的大漠,若是满嘴诗文,别人只会将你当作活在虚幻之中的疯子。

    例如元顺帝在大漠显摆他那才情,作类似深宫怨妇之诗时,大漠那些贵族们只是弄明白了这败家子,为何会丢了祖宗的基业?

    这阿斗将精力放在这种闲事之上,又遇到极重军功的朱元璋。能逃走,捡回一条命,这败家子已是运气爆棚。元贵族们心中都如是想。

    所以来自大漠的张辅尽管家世显赫,但一开始在谈吐与见识上,他与燕王三卫中那些来自内地的功勋子弟,有着明显差距。

    王友在一开始与张辅相处之时,亦如多数人一样反感张辅。当时真正与张辅交好的,只有小王爷朱高炽。但王友对张辅的反感,仅仅是因为张辅无论学什么,都比之前被称为天才的自己要好得多。

    若不是张辅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当代的名将,燕王将张辅的天赋说成是遗传。妒火中烧的王友当时就不止是与张辅七天一大打,三天一小打。

    毕竟天赋源自投胎的艺术,与后天没多大关系。这多少能让王友加快接受,张辅在各方面都比他强。

    而且张辅为人豪爽,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比过张辅的王友,之后就渐渐与张辅成为了不打不相识的朋友。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朋友,也与王友有着直爽的性格与过人的天赋是分不开的。

    在王宫长大的王友,不同于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功勋子弟,他没有地域概念。因为在眼里只有天下的燕王的影响下,王友也如朱高炽一样,没有将天下分为南北、或分为行省之类的地域流。

    因此王友也如朱高炽一样,从没有去嘲笑过张辅的河南口音等等之类。

    随着燕王管辖的地方越来越大,燕王三卫中不断涌入更多的功勋子弟,以及不断来归燕王的北元将士。但这些人中的朱能、平安等人,就一直与张辅关系微妙……

    由于之前张玉打败过不少明军将领,而且自张辅祖父李察罕来,他家这三代人就对不尊重他们的元贵族不断地还以颜色。

    种种这些让心高气傲的张辅,当时既很难融入勋贵子弟这圈子,也不被来归的多数北元贵族所接纳。

    因此张辅在同龄人中,当时除了与他家旧部那些人外,他就只和朱高炽、王友交好。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张辅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不但获得了北平行都司上下的肯定,还被誉为大明第一将星后,张辅对王友的感情会远胜于柳升、陈懋等后来者。

    例如在朱高炽、王友以及他家旧部面前,在多数人面前显得沉默寡言、一副生人勿近的张辅不仅会无话不说,有时甚至还能自嘲地开玩笑。

    但最重要的是这些年,在张辅领兵的时候,王友一直充当着张辅实际上的副总兵。因此关于这两人,北平行都司的军官们都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用形影不离来概括。

    这也是为什么王友一旦有事,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找张辅,而张辅也会二话不说就帮他的本质所在。

    此刻,张辅的一句话让王友从回忆中走出来,张辅对王友说道:“恭友,刚才小真人帮了咱们。待会可别喝醉,咱们晚上还得想法子让殿下接见真人、教宗、小真人”。

    王友回头看了一眼,正在享受被万人拥簇的张懋丞。心中已无嫉妒的王友,对张辅回道:“好”。

    这时,人小鬼大的张軏笑着对王友道:“友哥,若不是小真人刚才说嫂子与你是良配。就嫂子那容貌,小弟会认为她是狐仙转世”。

    见王友一脸的笑,张軏又问道:“友哥,你是什么时候认识嫂子的?前天你来家里,都没听到你提过嫂子这人”。

    “友哥昨天中午才见到你嫂子,今天便求二哥去提亲”。说这话时,王友很为自己速战速决而得意。

    昨天才认识,今天就去提亲。张軏年龄虽小,但他也知道他友哥这事,办得过于草率。

    张軏看向了他二哥,张軏明白到张辅为什么要张懋丞前来的另一个原因。敢情二哥有怀疑友哥的未婚妻会是狐仙,而让小真人来瞧个究竟。

    皇上早期虽当过和尚,但打天下之时就已改信了道教。

    向来他说了,才算的皇上,信道教。自然就导致了他每个皇子,都信道教。以至于本来就在民间极有影响力的道教,在各地藩王的扶植下成为了大明名副其实的国教。

    因此张軏之前开玩笑说狐仙,是源自他耳濡目染之下对道教的认识。毕竟在身为道教之首的龙虎山,就有大量的仙在修行,其中就包括不少的狐仙。

    由于人多声杂,张辅、王友、张軏又靠得近,他人很难分辨出他们在说什么,如他们此刻就很难听清楚,他们旁边的人在具体说什么。

    张辅向王友笑道:“我说,你前些日子不是刚纳了筱芸为妾?怎么现在突然就想到娶亲”?

    王友正在寻思张辅要张懋丞一起来,是不是为了看渠家小姐是不是狐仙。听到张辅这么一问,王友也懒得再猜了。即便是这样,张辅也是为了他好,他何必去猜。

    王友笑着说:“陈猴子这几天笑纳了不少,撒马儿罕贵族们赠给他的胡姬。更有趣的是,薛叫鸡见到胡姬的美色,居然立刻就死皮白赖地让陈猴子转赠了三个于他。比起他们来,我这算什么”?

    “严妙华就不管管他”?张辅问道。

    “陈猴子摊牌了。陈猴子说咱们这个圈子就这样,他只是入乡随俗。若严妙华看不惯,可以解除婚约,去找个老实人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王友不以为意地笑着道。

    张辅虽不认同陈懋所讲的他们这个圈子就这样,但他也不好说什么不是。

    这时,张辅听到他弟弟张軏豪气地说:“高燧小王爷对我讲过,皇上曾对他的儿孙们公开表示‘好汉得娶九妻’。咱们也都是好汉”。

    张軏这话,让张辅更加无话可说。

    作为男人,张辅能理解陈懋等人的行为。他只是觉得女人多了,会生成不少闲事。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闲事上,才是张辅认为不对的地方。

    陈懋这宴会除了与他同样年轻的袍泽,有指挥使以下的人外,其余个个都是这世间跺一下脚,方圆十里都会发颤的人物。

    但里面每个人都对小真人张懋丞礼遇有加,连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也是如此。而且觉得自己被厄运缠住的肃王脱脱,对有着神通的张懋丞近乎有些谄媚。

    为什么会将蒙古文的天,翻译为长生天?又将萨满故意弄得有别于道教的原因?只有当时的当事人,才知道原因。

    但在世俗,道教不是以教义来吸引人的宗教,道教是因为信仰自然神、巫(在汉,道是称为巫的)术卜卦等神通,才凝聚在一起的。

    如信萨满的成吉思汗,一见道教的神通,就立刻封丘处机为国师。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如果剥开道教的神通,不止萨满,就连南方的江西正一、湖广的武当、福建的妈祖都会显得明显的不同。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在中华,就连一个县城内的南北都能风格迥异。当然这个,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一直闭门造车的儒生,是不知道的。

    走南闯北,命运多舛的脱脱能理解他的先祖为什么一见丘处机,就将丘处机敕封为国师的原因。所以他对小真人的礼遇,自然在情理当中。

    北平这场宴会,办得热闹非凡。但此刻在京师曹国公举办的酒宴,也同样热闹非凡。

    李景隆这场酒宴的来客有魏国公徐辉祖、长兴侯耿炳文、陛下义子都督佥事平安、驸马都尉兼山东学政梅殷、锦衣卫指挥使宋忠,还有刚从湖广长沙府回来的刘三吾、蜀王府教授方孝孺、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左侍郎齐泰等等大儒。

    看到梅殷耐不住刘三吾等人的邀请,最终还是坐到儒臣酒席中去,李景隆正欲对此说话之时,忽然听到门外有传“皇太孙驾到”。

    众人连忙起身,而准备接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