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56章 去向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56章 去向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草原上民风彪悍,但在拳头硬的前提下,尊卑之分丝毫不亚于内地。

    燕王之所以准张辅带三千兵深入漠北,对愿降者采取招揽,对负隅顽抗者采取袭击。除了张辅的能力外,还因为张辅是被旧主猜忌的前元太尉之子。

    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张家父子在大漠,有着守信的名声。

    打又打张辅不过;张辅的身份也比自己尊贵得多,降,自然也称不上丢面子;再加上张辅“一口唾沫一个钉”的名声……

    所以在张辅主动招揽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张辅的三千骑兵就已经壮大到将近万余名骑兵。

    睦顺是兀良河流域,一位万余人的部落首领。

    睦顺原是满径之地元帅府之下的万户,归大元开国元臣木华黎后裔——沈阳侯察罕管制。后来察罕坐“蓝玉党”被诛,见事不妙的睦顺就率部降了北元。

    昨天傍晚,睦顺收到张辅的招降信,在又派出哨兵打探到,张辅的万余骑兵离自己部落只有二十里地时,睦顺便在张辅在信中说给他一天时间考虑内,于今天上午降了。

    帐外正在围着篝火欢愉,而张辅却与睦顺在帐内议事。

    头发花白但却精神奕奕的睦顺,笑着言道:“衙内,敢问去兴和见燕王,燕王会如何安排我等”?

    衙内本是中性词,只是《水浒传》高衙内的名声,让张辅觉得“衙内”是个贬义词。再加上他父亲曾官拜太尉,所以张辅首先就纠正:“睦顺指挥使,称我为文弼即可”。

    睦顺自然不会称张辅为文弼,在听到张辅称自己为“睦顺指挥使”后,他并改成张辅为总兵。

    张辅言道:“殿下应该会在在兴和或开平附近,赐一块牧地于你。你这部落会改编为一个卫”。

    “但前提是你得带着四千能战之兵,去见燕王”张辅补充地道。

    睦顺思量了会,带着些倚老卖老之味地说:“活了这么些年,若是不知道防患天灾、不知道保存实力,属下以及属下的部落,恐怕早已是一堆枯骨”。

    张辅点了下头,道:“谁说不是呢?睦顺指挥使”。

    听到张辅再次称自己为指挥使,反应过来,睦顺便随即大笑起来。

    脸上亦有笑意的张辅接着说:“与数字有关,不能空口无凭,咱们立个文书”?

    见张辅神色坚决,睦顺也没客气,直接点头答应了。

    文书一式两份,蒙文书写。

    文书大意为:共征用牛四千头,羊一万头,战士一千名。部落首领睦顺率战士四千三百人、妇女六千零五十九人、幼童五千三百二十七人。

    任何一方文书若有涂改、遗失,即以另一方文书为准。

    睦顺看完,便在两份文书上签字盖印,且收起一份。

    张辅签字盖章,收起另一份文书后,对睦顺以上位者姿态地道:“若能如数抵达兴和,金银珠宝,主上定有赏”。

    这种题中之义,睦顺自然理解。

    睦顺也明白在明军中若想获得升迁,惟有获得战功这一个渠道。

    “会有百余名勇士带着受伤的将士们,与睦顺指挥一起回北平”。张辅对神色有些激昂的睦顺道。

    看到睦顺从张辅帐内走出来,在微风下等睦顺的鸡儿,就连忙跑过来,鸡儿小声地道:“父亲,衙内万余骑兵,那三千多骑兵仍然不知去向”。

    睦顺闻此眉头一紧,道:“咱们的牧地离兀良哈秃城不远,太尉与沈阳侯察罕之父海西侯纳哈出一向不睦。总兵若不对海西侯铁杆,即朵颜卫指挥脱鲁忽察儿设警戒,才是怪事”。

    鸡儿不清楚太尉与纳哈出因何事生隙,他也不关心这个。他之所以对失踪的三千骑兵上心,是源自他担心这不知动向的三千骑兵,会对他们突然发难。

    此刻听到太尉与纳哈出有仇,知道三千骑兵是针对朵颜卫后,鸡儿就彻底放下心。

    有些心事的睦顺,当看到天空中的皎月被乌云遮蔽后,脚下就随之传来渐行渐远的震动。

    睦顺能断定这种震动,是大量骑兵的马蹄裹布地出动。

    睦顺看向了儿子,见儿子一脸恍然大悟,睦顺问道:“还有谁知道三千骑兵之事”?

    见父亲如此问,鸡儿猜到这三千骑兵,若是乌云不蔽月,那他们只是警戒;但此刻乌云闭月,他们极有可能利用月黑风高,去突袭朵颜卫。

    朵颜卫虽然与北元有联系,但此刻却是归大明辽王朱植节制。鸡儿明白衙内若是下令去突袭朵颜卫,是大罪。

    鸡儿连忙道:“就儿子一个人对三千骑兵的去向存疑,儿子也只是将此存疑,说给父亲听”。

    “好。此事以后就深埋心底”。睦顺令道。

    “儿子明白”,显然鸡儿知道此事的深浅。

    闻此,睦顺沉思了良久,向儿子问道:“部落明天将有一千勇士,暂时加入衙内的队伍。你想不想带队”?

    鸡儿没多想,立即答道:“儿子想”。

    “好”。睦顺虽然认为张辅这人胆大包天,但惟有这种胆大包天之人,才可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人生的每一步前行,都源于勇气嘛。

    再说,张辅也懂得隐藏。东窗事发才是大罪……

    第二天,睦顺等人拔营向兴和而行。

    第三天一大清早,留下来的鸡儿被马蹄声惊醒。

    出账一看,鸡儿并看到消失了的三千骑兵,正在凌冽的寒风下有序进营。骑兵下马后,鸡儿又看到他们皆从马上卸下一个包裹,然后他们提着包裹入账休息。

    鸡儿用鼻子用力地嗅了嗅,他没有闻到血腥气。但鸡儿并没有改变自己之前的判断,有些猫偷鱼吃,不知道擦嘴,并不代表所有的猫都不会擦嘴。

    这时鸡儿看到领着三千骑兵的长官,进了张辅的大帐。鸡儿知道这长官姓薛名贵。

    薛贵进到大帐,对脸上带着解恨之色的张辅,微微点头后,薛贵就围着火堆,一脸惬意地坐了下来。

    一脸解恨之味的张辅,快意地道:“阿札失里自从领了兀良哈三卫来,一直在殿下、辽王、北元之间首鼠两端。不给这待价而沽之人一个教训,他怕是要上天了”。

    薛贵知道上半年太尉在满径之地,解决女真部落与蒙古部落的纠纷之时,阿札失里就不太给太尉面子。待太尉提兵准备提兵去教训阿札失里之时,阿札失里却投了辽王。

    虽然阿札失里让太尉失去提兵的理由,但这无疑就使原本的内部矛盾,变成现在的敌我矛盾。

    此番这次教训,在薛贵看来,只是开胃菜。

    张辅用中指敲着桌子,对此时正在搔痒的薛贵说:“现在已然立冬,白毛风不仅可能再次出现,还可能一次比一次厉害。你暂且休息下,待会咱们拔营前往大宁休整”。

    见张辅说完,也用手挠了挠他的小腿,薛贵意识到自己一身发痒,是源自北风将此地空气中的水分带走。“可能北风还会加大”。一旦寒潮来临,浑身就痒的薛贵在心中判断到。

    见薛贵应诺后,就直接躺下,且很快发出鼾声,张辅走出了营帐。

    刚出帐,张辅就看到苏火耳者、火真兴高采烈地向自己走来,张辅只得回身进账。

    对大漠的气候,苏火耳者、火真同样了解,他们知道此刻只能回师了,极端天气可不会对自己这方网开一面。

    三人在薛贵如雷的鼾声下,统计出这次出征所获得人口、以及物资缴获。

    苏火耳者、火真认为带着好几十车的缴获,不宜进入非清一色的大宁,最好直接回兴和。

    张辅摇了摇头,道:“第一、若是此次发展成白毛风,咱们在路上,在身体上恐怕就熬不住”。

    “第二、那些不善于言辞的勇士,无法在正常情况下得到女子的青睐。若不去有妓的大宁得以释放的话,在大灾之下,这些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下的军士们,很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态”。

    “第三、咱们在此,肯定瞒不住宁王、辽王,若是在白毛风预兆如此明显之下,咱们不去就近的大宁,而回兴和的话,反而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让薛贵领着只带着粮草的三千轻骑,独自回兴和就可以了”。张辅最后道。

    苏火耳者、火真知道张辅所言有理,面面相觑之后,火真笑着言道:“待会属下就令勇士们在大宁,不得说三千骑兵在这三天之事”。

    一直在搔痒的苏火耳者,看向张辅。见此,张辅笑着对苏火耳者说:“左副总兵,还有想要补充的吗”?

    “待白毛风过后,咱们就立即启程回兴和”。苏火耳者笑着回道。

    “好。在大宁我去与北平行都司打交道;左副总兵,负责守护缴获之物;右副总兵,负责控制外出军士不胡说八道”。张辅看着苏火耳者、火真,说道。

    “属下遵命”!苏火耳者、火真大声应诺。

    中午时分,在凌冽的寒风下,火真就率着二千铁骑为先;苏火耳者领着四千铁骑,护送着将近五十七车的缴获马车而居中;张辅领着二千铁骑断后,朝着大宁的方向而去。

    而薛贵则领着三千轻骑,向兴和的方向,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