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85章 各怀心思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85章 各怀心思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七月六日,通州卫指挥房胜,率通州军民,降燕王。

    七月八日,马宣在薊州,准备奉旨讨燕,却被燕军大将朱能破薊州城后,生擒。同日,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郑亨各自率遵化、密云两地军民,降燕王。

    七月九日,燕王诏令天下军民:太祖在五月初十驾崩,第二天即入殓,七天后便入葬,这等与正常葬礼规制不符之事后,燕王又紧接提到:建文居然在次月,才将太祖的死讯,告知太祖的儿孙,即诸藩王……

    在燕王对太祖之死,公开表示怀疑后,他又称建文宠信奸臣,不但削夺五王爵位,而且还将湘王全家逼得自焚明志……

    接着,燕王称自己向来奉公守法,并无过错。

    今建文调集天下兵马,欲害他父子性命。燕王称他全家虽然死不足惜,但是他不忍看到他父皇之前制定的制度,被奸臣破坏。故不得不起兵,来清君侧,从而恢复《大明律》至高无上的地位……

    七月十五日,燕王率军攻破怀来,且在茅厕中,生擒中军都督兼锦衣卫指挥使宋忠。

    七月十八日,永平守将赵彛、郭亮率城,降燕王。

    当日,大将军耿炳文令刘真率大宁军,攻打遵义,来牵制燕军南下的速度。从而为徐凯都督所率的云贵军团,能赶到河间而赢得时间。

    七月二十四日,燕王率军去遵化的消息传来,京师中的建文铁党,才从惊慌当中走出。他们恢复到,往昔那种势在必得的模样。

    靖江王、驸马都尉梅殷、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认为,燕王此时去救遵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暗助他们完成大宁、辽东、真定、河间四路大军对燕军的合围战略。

    不同于靖江王、驸马都尉梅殷、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的重新踌躇满志,李景隆心中却觉得大事不妙。

    首先锦衣卫指挥使宋忠的被诛,将导致朝廷很有可能变成瞎子、聋子;其次,李景隆不认为这四路大军能战胜由燕王、张玉所领的燕军。

    这天,李景隆与平安,他俩在曹国公府大堂三个沙盘中来回观摩、走动。

    第一个沙盘为,洪武一年时,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率四路大军围剿王保保的分布;第二个沙盘是,洪武五年时,徐达领中路军;李文忠领东路军;冯胜与傅友德领西路军,围剿王保保的分布。

    第三个沙盘,就是今日的朝廷大军与燕军的分布。

    良久,李景隆感慨地吟道:“丞相河南是玉人,当时廷议去非秦。圆圆长白山头月,独照中原一将臣。”

    见平安费解地看向自己,李景隆解释道:“这是昔日高丽大臣李穑,为王保保写的诗”。

    “哦”了一声,平安又别有意味地重复了一句“丞相河南是玉人”。

    “贤弟,你怎么看今日之局势”?这些日子的相处,已让李景隆与平安称兄道弟。

    平安坦诚地道:“据宋都督最后传回的消息。燕军现在可以分兵作战之将,有燕王、所谓的玉人、之前的贺宗哲,今日的丘福、张文弼、朱能、王友”。

    “王友”?李景隆的脸上,有了疑问。

    “王友一直是张文弼的副手,才导致其声名不响。但张文弼在行军作战之时,因战事需要而经常性分兵,所以不仅他的副手是能独自带兵之将,就连其他各领一军的主将,也经常性得以领军作战。假以时日,燕军会冒险更多的能分兵之将”。平安解释地道。

    由于张辅的家世与个人能力远超于李景隆,这就导致了李景隆虽贵为公爵,但不少来自北方的将领,却认为当初是张辅在横刀夺爱。如平安,他亦有这么想。

    这么想的平安,在李景隆面前,他自然不去主动谈起张辅。此时说起张辅,在他们之间还是首次。

    “听说张世美与张文弼这两父子用兵,有所不同”?沉默了会,李景隆问道。

    很显然平安对这个很有兴趣,他兴致盎然地道:“张氏父子都善于歼灭战,但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张玉经常采用诱敌深入,最后在他选定的地方决战“。

    “而张辅,却经常主动地长途奔袭。在他一路向敌地王庭狂进之时,他的敌人不得不耗尽体力去追他。想什么时候决战?什么地方决战?张辅跟他父亲一样,都掌握了主动权”。平安接着说道。

    “其实,张玉年轻之时灭宋(红巾军),也是张辅这种打法。后来由于与先帝力量悬殊,他才不得不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觉得继续说这个,会让李景隆不快,平安就没有接着往下说。

    半响,才看到李景隆点头,平安并换一个方式地问道:“兄长可觉得耿炳文、徐凯、刘真、杨文等人,能与昔日的开国公爵们相比吗”?

    这对李景隆、平安两人来说,压根就不是问题。

    刚才李景隆确实想到,父亲在“岭北之战”被王保保大败。李景隆虽然很不舒服,但他不至于连就事论事的度量也没有,李景隆见平安看着自己,他压抑住内心的情绪,赞道:“玉人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第一名将”。

    看到李景隆能如此客观地去评价,平安不由对其,又多了好感。

    出于对李景隆的信任,再加上之前曾跟过张玉,深知张玉领军本事的平安,又道:“更何况今日,与陛下一样雄才大略、赏罚分明的燕王,在北平;像元顺帝一样厚待儒臣、以个人喜好来进行赏罚的建文,在京师”。

    平安将话说到这个份上,李景隆自然不会藏着掖着,他直白地道:“首先谢谢贤弟的提醒。其实愚兄与皇上、燕王从小就认识。愚兄比多数人,更了解知道这两人的差距。”

    “放心吧,愚兄不会主动去趟这浑水”。知道平安是出自对自己的关心,才有此说后,李景隆紧接着又道。

    李景隆现在已经贵为公爵,属于赏无可赏之人,他确实没有动机去趟浑水。

    事情明摆着嘛,李景隆即便领军灭了燕,他也得不到太多;若是输了,李景隆则将自己全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反而抽身事外,无论战争结果如何,就凭着双方都举着先帝的名号,李景隆皆能继续安享富贵。

    虽然之前李景隆在河南拿下周王,但检举周王罪状之人,却是周王嫡子朱有爋。

    再加上,燕王虽然与周王是同母兄弟,但在这实为檄文的告知天下中,燕王并没有说周王无罪。所以就凭燕王说要恢复“大明律”这公开宣言,日后,燕王就不可能重提李景隆在河南捉拿周王之事。若提,燕王就是失信于天下。

    是的,最主要的是李景隆与燕王本人,无怨无仇。抽身事外,对李景隆来说,是最好的一步棋。

    所以这时,李景隆能轻松地如是说:“虽明知张玉之前的身份,虽知点出张玉的身份,会让之前与王保保有血海深仇之人,产生同仇敌忾之情。但朝廷这些人,他们却不敢点出”。

    “张玉的身份,是先帝一言定之。现在谁若是去点出张玉之前的身份,谁就是在否定先帝。这对急需要先帝威望,来维护自己地位的建文党来说,他们去点出张玉之前的身份,反而是灾难的开始。”李景隆接着说。

    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真实的世界,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因客观因素的存在,就有这么不可思议。相通后,活在当下、谋在当下的平安,不由地点头。

    两人看着沙盘,不知过了多久,李景隆忽然灵光一闪,他道:“耿炳文压根就不需令刘真,去牵制燕军。我认为张玉本来就在,等徐凯驻军河间”。

    越想越对,李景隆便对有些迷糊的平安接着说:“张玉用兵以诱敌深入,而闻名。我敢断定,张玉现在正独率一军,在河间附近等徐凯,准备以逸待劳之势将其破之“。

    之前一直认为张玉会与燕王在一起的平安,细想了许久,半天才道:“兄长言之有理。燕王如此大动周章地去救遵化,极有可能是为了掩护张玉之后,对河间的用兵”。

    “朝廷制定的这种四面围攻策略,或许对别人有效。但对这个时代,谁不也敢面对的名将来说,他不但能看破,还能将计就计”。平安说这话时,面带钦佩。

    “张玉下一步,会怎么打”?带着这个疑问,李景隆与平安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来。

    当然他们,只是出于兴趣地议议……

    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们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朝廷,正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的靖江王等人,也听不进去。

    李景隆与平安这天,讨论了许久。但他们却一直没有讨论,若是这四路大军兵败,朝廷委派他们领兵,他们该怎么办。

    或许是他们认为轮不到他们,毕竟建文帝在云南、贵州、广西有着不少铁杆。这两人认为,若是兵败,再次领军之人应该是西平侯沐春与尚在攻打麓川的左军都督何福。

    再不济,还有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他俩认为,凭着徐辉祖之前去北平捉拿张氏父子之事,建文帝应不难判断到,就燕王那牙呲必报的性子,他是绝放不过徐辉祖。相对于李景隆,徐辉祖才是没有退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