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综合其他>半盲女的英雄之旅> 第641章 你幸福吗?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641章 你幸福吗?

    

    留下来的小人叫嚣得楚丽华都快招架不住了。

    比尔波特在那本著名的《空谷幽兰》书中解释过上古时期终南山与萨满以及隐士传统的关系:

    在中国更为遥远的神话传说中的过去,“终南山”所包括的范围甚至更广,远远超越了鸟鼠山。

    这列更大的山脉,既包括昆仑山,也包括终南山,并且延伸到了当前中国和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乔戈里峰,乃至稍稍有些超过,长达3500公里。……

    早期中国人把终南山的山峰和山谷视为最有力量的天神和地祗的家。台湾语言学家杜而未提供了一个更为有趣的解释。

    他坚持认为,“终南”和“昆仑”是两个同词源的词,都来源于同一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月亮山”。

    在他的《昆仑文化与不死观念》一书中,杜教授解释道,中国最早的宗教通过“不死”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通过月亮的盈亏体现出来的——在生死之间的暗河上架起了一座桥,而昆仑——终南这列山脉,则是这个宗教的神秘中心。

    而且因为月亮女神住在昆仑——终南这列山脉中,于是这里就成为某些人前来试图接近月亮的神德和它的力量根源的地方。……

    一个被称为萨满的人,“寻求着孤独,变得心不在焉,喜欢在森林里或人迹罕至的地方漫游,有幻觉,在睡眠中唱着歌儿”。

    假如这段话不是描述萨满学徒入门时期的出神状态的话,那么它也很可以适用于遵循隐士传统的人。在古代中国,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着的。

    “诗佛”王维,作为唐代上流社会分子,在陕西蓝田县辋川置有别墅一套,并在这里写诗作画修佛,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千古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

    下山了,楚丽华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在终南山“隐居”的种种。

    只是,她有秦擎这个挂念。

    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他的满腹经纶,便再难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指点了。

    所以,终南时时在,秦擎不常有。

    还没出去,昨天那司机就打电话来了,说,“我到了。”

    ——“好的,我们马上也出去了。”

    楚丽华挂了电话就开始想,接下来,我该问秦擎什么问题呢?

    既然有隐居的困惑和惦念,那就问问吧。

    想到这里,似乎心头的重担就卸下了,步伐都轻快了不少。

    现在这个时候大多都是往里走的,往外出去的人很少。他们一行四人算是比较“抢眼”的了。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实际上,没有人有心思去看别人从那个方向走。

    出去没多久,眼尖的青云飞就看到他们之前包的那辆车了。

    和司机简单打了招呼,让他送去附近价格优惠味道不错的当地特色小吃街。

    然后,楚丽华就又开启了她的请教之路了。

    ——“秦先生,难得我能遇上像你这样人生导师。我想趁着还没有到饭馆的这段时间。再次向你请教一下。”

    楚丽华都怕秦擎不耐烦了,说话都小心翼翼的了。

    ——“无妨的,既然相遇,必是有缘人,何须这般客气。有话直说即可。”

    ——“是这样的。为什么来了终南山,总有一种想留下隐居的想法呢?”

    ——“每个人都有这种心理,人本是来自大自然的,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原点。这是一种想逃避现实的心理。

    还有一种原因是被这山间美景所吸引。害怕离开了,以后再难有这样的美景了。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这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的一段,表达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是不会重来的,一天里也不能再经历一个早晨。

    岁月,是一条河流,或跌宕起伏,或柔若飘仙,她只会川流不息地向前走永远不会回头。”

    ——“世间有这么一句话,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秦先生,你这么博学多才,你幸福吗?”

    ——“幸福源自心态,而不应受外力的影响,获得幸福感的关键,就在于保持良好心态,而努力达到更健康、更聪明、更富有,是通往幸福的三大主要途径。

    首先,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不要妄想实现什么绝对的幸福,而要懂得放弃不适当的欲望,尽量减少烦恼。

    其次,人生追求的首要目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地处理财富。

    再者,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幸福和安乐的源泉。隐居生活大抵就是这样获得幸福的。”

    ——“幸福的真谛减少欲望?不是欲望达成了才会感觉到幸福吗?。”

    ——“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

    几乎所有人,考虑人生目标的时候,总是这么说:“我这辈子,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就值了。我要通过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勤奋努力,诚恳付出,忍受暂时的痛苦,获得将来的满足。”

    可是,尼采的老师叔本华却完全不这么认为。他说,智慧人生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一个最底层的概念搞清楚。

    那就是,理性的人生,不应该追求快乐和幸福,而应该尽量避免痛苦。这句话包含的真理是: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只有痛苦是真实的。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假如我们全身上下没啥大毛病,算是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但是上礼拜跑步,崴了脚。

    现在,脚一沾地,就疼的不得了。连续好多天,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好多天没法儿出门儿,我们的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那疼痛的脚上。

    因为这个事儿,也许还耽误重要的工作,或者约会。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伤痛,让我们心里感觉很不舒服,这就算是真实的小的痛苦。

    不过,假如根本没有崴脚,这些天呢,又没有啥特别的事情,每天过的都是平常的日子。这种状态,你也不能说自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