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宋朝玩主> 第122章 交替推进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122章 交替推进

    “宋朝玩主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运转数个流程。

    然则,受制于技术细节,车辆无人值守时,方向控制均不佳,造成大量窝工现象,张涯只能改变策略。

    继续修正轨道细节,时间、成本都不允许。

    那就不再临时改装四轮车,直接用标准架子车,再多上几个劳力,多费五、六贯工钱,增加些车辆损耗而已。

    估算缓坡砖道行进、绞车拉升时间,以及塬地上的运送时间,张涯经过测算,等车辆补足之后,日运量可达四十五方。

    效率不但足够,而且初步估算,至少能节省一百五十贯!

    能省很多人工,亦能降低成本,就无需计较更多。

    “五哥!运输事宜,交给你了。”

    重新确定了流程,张涯便吩咐徐五,“不用四轮大车,就用架子车运……少装一些,单人就能拉动。”

    “成!小郎君,俺知晓了。那其它架子车呢?”

    “这个……三日后到!”

    回看赵树起一眼,张涯徐徐说道,“这几日,先凑合着运输。空闲下的人手,就接着筛选河沙。”

    陆续一、二百人开挖河沙,数日就能累积近两千方,足够用了。只需留下几人负责筛选,能供得上运输就成。

    第二天。

    残缺版绞车系统,十辆人力架子车,二十六位劳动力,包括钟三牛、杨福树,这两个年岁大的,只运输了十八方河沙。

    然则,仍然惊呆了陈吉海。

    晚餐之时,他赞叹道:“砖轨甚是神奇!贤弟才智无双……这还是翻山越岭,若是平地输运,必能倍之!”

    “差不多吧!若是营造出木轨更佳。”

    不该谦虚之时就不要谦虚,张涯徐徐说道,“在下已初步测算,两匹壮马可拉四千公斤,约合八十余石!清晨出发、傍晚可达定平渡口。”

    “甚!八十石?岂非十倍于驮马!”

    双目瞬间瞪圆,陈吉海几乎要跳起来,“不成,不成!此法异乎奇哉,益处极多矣,愚兄须给少监修书……”

    “朝请!莫急于求成,还需核算木轨耗费。”

    “不、不、不!若此轨道建成,除去水泥制品,山林或有所出,亦能运送哉,无需工坊单独支撑。”

    ……

    能举一反三,果然是聪明人。

    张涯暗暗感叹。

    翌日。

    早饭之时,他拿出轨道策划案,淡定交给了陈吉海。这亦算是,在整个历史洪流中,投下了一颗核弹。

    大宋朝野都无需人人支持,只要几位推动轨道交通,经年数载、尝到好处后,建立几条‘大动脉’,必是水到渠成之事。

    到那时候,木轨包铁、车轮包铁,均能出现。道路畅通,物流就会畅通,经济就会发展……继而就能进化到铁轨。

    到那时,咱再弄出蒸汽机车。嗬嗬!莫要人人反对啊。

    口称:坏损风水、惊动祖龙……张涯骑乘‘银豹’,领着‘黑枪’,歪着嘴角臆想着,迅速奔向河谷。

    上榆口坝之下千米处,窄河谷再次变宽。

    这里,郭石柱建筑团队,两百三十六位壮劳力,全部在场。徐平山亦早已到位,维持着场面。

    大号碌碡已灌制好,只需封土、洒水,且待月余凝结,极其坚实后,便可投入使用,郭石柱他们便全部空闲。

    新宅营造事宜,陈吉海可全权负责。

    但整个土坝系统,张涯需要亲自指挥监管。

    将五百钱扔给徐平山,他淡淡说道:“首批人手的五人,山哥去发赏钱……等会儿,胡季兴会送来钢锹,你也选人发放。”

    七、八个村子的劳力,乌泱泱一大票,几乎都是大老粗,无需说什么场面话,啥都比不上一把铜钱。

    百文钱,听起来不多!但换成日薪,抵得上三天。

    类比前生后世,能得到三天工资的奖励,算不少了。在这时代,更显得颇多,能购得三斗小米,够一个壮劳力吃十几天。

    熙熙攘攘中,众人皆羡慕得到奖励的五人。

    “天!不只是上榆树村,咱们也有赏钱啊!”

    “百钱,百钱!俺也要争一争。”

    “半贯之多!这小郎君敞亮啊,肯定不会苛没脚费!”

    ……

    包括领奖的五人,一共二十余位,表现都不错劳力,还配发新出炉的钢锹,徐平山挨个鼓劲,并宣传张涯的意思。

    全部搞定之后,群情激昂起来。

    嘴角挂着淡淡笑意,张涯唤来郭石柱,当面吩咐道:“柱子哥!按昨日我讲的,放线确定方位,招呼大家干活……”

    匠人算技术工种,同样是零工,但日薪达五十钱。

    这是为了提升劳动效率,张涯特别实施的新策略。

    “好嘞!”郭石柱没二话,迅速招呼起来。

    上榆口坝下游的窄河谷,除去预留的一百多米消能区域,余下大概八百五十米,可建设淤地农田。

    估算此河谷的比降,以及泥沙沉积厚度,张涯决定建立两道拦沙淤地坝,以此降低单个淤地坝高度,从而降低总土方堆积量。

    深秋、初冬季节,九陵水已是枯水期,水流很小、时而断续。

    但为了不影响拦洪灌溉土坝的建设,以及方便施工、利于拦蓄泥沙,需从下游修筑,先起窄河谷口的淤地坝。

    谷口淤地坝,长约一百八十米,计划筑高三点五米。若是一切顺利,半个汛期就能淤积完毕。

    因此,无需开挖根基,修筑多么坚固,堆积土方之时,用脱粒的碌碡碾压,短期不透水就成。

    为了沉降泥沙,在北侧靠近土坡处,用大号卵石堆出缺口,十米长、三米高,能抬升、减缓水流,负荷流量八点五方秒,平常暴雨皆能安全度过。

    总之一句话,就地取材、省工省料。

    二百多人热火朝天,在牛拉碌碡的配合下,两天时间,除了未截流河水,其余部分均筑高了一米多。

    工程交织、人手有限,必须交替进行。张涯见淤地坝进展顺利,徐平山亦能管理妥当,便将郭石柱等匠人喊回塬地。

    来到新宅的后院,需用水泥板的主楼旁。

    “柱子哥!咱们要灌制楼板,配料和碌碡相似,只是石子更小。”

    张涯徐徐吩咐着,指着足蹬滑轮碎石装置,“这是碎石滑车,你挑上几人,运来卵石。具体如何做,赵二哥会告诉你他们。”

    ……

    四部滑轮碎石装置,是这几日紧急制造出的,除了赵树起、王春茂,还拉上王大林等木匠当外援。

    来不及购置石舂,就用生铁铸造出浅口凹槽。反正无需粉碎卵石,只要破解成指甲盖大小就成。

    快到中午之时,刚指导郭石柱等人筑好工作台面,张涯便瞅见孟谷丰匆匆跑来,神色还有些慌乱。

    咦!别出什么幺蛾子?

    他微微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