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宋朝玩主> 第214章 分账 以马代功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214章 分账 以马代功

    “宋朝玩主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中午过后。

    会见包拯之前,张涯先出东门。

    昨天,徐五去延川寨报信、寻求帮助。

    之后,他还按照张涯的吩咐,绕个大弯子,去见了郭石柱,让此人召集泥瓦匠,紧急赶往阳凌苑。

    在羚羊丘的围墙下,和郭石柱等人见面。

    “柱子哥!临着这面围墙,给我起五十间马棚。”

    张涯点着砖混墙,开门见山道,“嗯!最好两天内搞定,用木结构就成,不用多结实,遮风挡雨而已。”

    “小郎君!这儿……俺们人手不够!”

    “这个好办!借你一百厢卒,若是不够的话,可以随时增加。”

    “成!这事儿,俺答应了……这就进山,采伐木料。”

    “嗯!抓紧时间。”

    党项人的战马,是如何喂养的,张涯不得而知。

    只能猜测,大抵是露天放牧。

    未受伤、或者轻伤的战马,直接赶进羚羊丘,保证草料、温水供给,再服药祛除寄生虫,应该就没啥大问题。

    然则,暂时被救治下来的战马,身体素质变得很差,免疫力也会下降,若是继续露天安置,存活率将会降低。

    就算侥幸活了下来,身体复原速度也较慢。这些马棚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毕竟养伤、康复非短期之功。

    张涯圈画出马棚位置,便迅速回返阳凌苑。

    从书房中取出一文册,他夹在胳膊下,径直去见包拯。

    把文册放到桌子上,不等包拯先发话,他率先开口道:“包太守!此乃火龙车制作之法,晚生双手奉上……不过?”

    不用说太多话,聪明人就能理解。

    直接给出武器制作文卷,就是要来而不往非礼也。况且这是公事,包拯没理由拒绝,只能投桃报李。

    “呃!好你个张远之,竟能先发制人!”

    看看这卷文册,包拯微微摇头,神色甚是感慨,“汝深思熟虑,眼光甚远,不类其他少年……也罢,也罢!但讲无妨。”

    张涯要的就是这效果。

    “包太守!此战所获骑甲,不可私自藏匿。”

    他也不客气,直接说道,“其应与缴获之兵器,及完好些的战马,一同交给我部骑军……然则,出战的厢卒,按照官府律令,应获得奖赏!”

    党项铁鹞子是真的‘精锐’。

    随行的战马,全都是骟马。

    对张涯而言,不能用来繁育,这儿便是垃圾。

    听完此分配之法,包拯脸上笑意变浓。

    未几,他揉着下巴颏,缓缓说道:“此议不偏不倚,可!听闻上次御敌,庞相公给予奖赏,杀贼一人,可得四十贯,理应萧规曹随。”

    上次战斗,人均奖金七贯。

    核算下来,干掉一名党项骑卒,能获得八十四贯赏金。此次,包拯抹去了零头,直接取其半,张涯也能理解。

    包黑子、黑老包,他是老扣啊!

    能有这个标准,不采取人均值,已经很不错了。

    “太守清正,晚生佩服。”

    张涯微微拱手,笑着说道,“除此之外,这些伤马,我欲全部留下。其值,晚生用此次战功换之。”

    “荒谬!战功之事,岂能儿戏?张远之,此议不可!”包拯瞬间吹胡子瞪眼。

    嘴角挑出笑意,张涯并未惧怕。

    “包太守!此功落于肩头,实在是不妥啊!”

    手指轻弹桌面,他徐徐说道,“晚生才十七岁!除非让我效仿汉代之冠军侯,成为大宋的票姚校尉,以弱冠之龄统帅五万骑卒。”

    冠军侯!

    这个侯爵是汉武帝专门设立的,后世专指大汉神将的霍去病。

    包拯瞬间想到了什么,脸色急速变幻起来。

    霍去病能统帅五万骑兵。

    这是当时全国的近半主力,锋芒毕露的精锐之师。这个情况,放到大宋时期,想都别想,早就被弹劾下台了,甚至下场更凄惨。

    良久之后,包拯摇摇头,苦笑道:“张远之!你呀你……也罢!东华门唱名的英才,岂能饱受暗中之伤,吾便破例一回!”

    “多谢太守相护,晚生感激涕零!”张涯大礼相谢。

    如此以来,皆大欢喜。

    袭杀一百多党项铁鹞子的战功,由高德仁、石炯言两位前带御器械分了,他们的职位、等级、年龄,完全顶得住这事儿。

    张涯只是制作了火龙车,并以此物换取了九十三匹伤马。

    投桃报李,人人皆会。

    毕竟人情不好还。

    两天后,送走满脸欢喜的包拯。

    部分完好战马,半数的战利品,也同批被送走。

    高德仁、石炯言二人,带着满脸感激,回见张涯。

    一番眼神交流,高德仁率先说道:“远之!前番狙击党项骑卒,人均才七贯赏金,此次若足额发放,想必偏差太多。”

    “高兄所言甚是!远之,未参战的厢卒,心中必有怨言。”

    石炯言补充说道,“毕竟,若是如此发放,人有七十多贯!况且,出战之厢卒,并未出多少力气……”

    人心浮动的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张涯微微皱眉,淡然问道:“二位叔叔,可有良策?”

    “远之!我们二人是这样考较的。参战厢卒,人赏二十五贯;未加入的,给予五贯,算作打扫战场的脚费。”

    “嗬嗬!余下之财,皆为远之所有……此战,皆赖远之主理,及火龙车之威,我二人冒领功劳,已是汗颜无比。”

    听完这二人的意思,张涯来回走了几步,暗中思忖起来。

    罢了、罢了!赵祯都把高滔滔弄来了,红薯之功已让其头痛无比,这点功劳也不必要了,就用此错误相抵吧。

    他点头说道:“成!听二位叔叔的,反正我这儿还需钱财。不过,未参战的厢卒,只给两贯脚费,免得他们有不劳而获之思。”

    持续的梯田、水浇地整饬工程,还要营建一所新式学校,给村民们房贷建造房屋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用钱召集大家,一块搞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这便是张涯的宗旨。

    然而,事情要一件件做。

    高德仁、石炯言去厢兵营寨,宣布赏金分配事宜时,张涯吩咐孟谷丰随行,让其挑选十六、七岁兵娃子,补充塬地养马人手、培养后续人才。

    此时,马匹数激增,照料工作极重。

    这些骟马养好伤,会陆续发卖出去,但原有的母马种群,将产下一批小骡驹,其后还要尝试繁育良马。

    到那时候,孟谷丰、钟大力二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专业人手需提前培养,免得临时抱佛脚,事倍功半、乱成一锅粥。

    范仲淹、包拯都是高效的官员。

    六天后,首批三千贯铜钱,就运抵了阳凌苑。负责学校建设的胡媛,也同期回返,并带来范仲淹的亲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