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宋朝玩主> 第217章 新一轮建设发展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217章 新一轮建设发展

    “宋朝玩主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大宋为何缺马。

    从此时的角度看,是没有规模草场、优质种源。然而,若能科学精细化管理,也能螺蛳壳里做道场,打开一片天地。

    马匹养殖的经验,以及父血遗传繁育,都做好详细记录,形成文字资料,其后逐步补充丰富,便能建立一套行之高效的理论体系。

    将这个方法扩散出去。

    肯定就有‘能人’复制这种模式,建立起几十座,乃至数百座马场,若是再有良性竞争,便能培育出各种良马。

    拉车搞运输也罢,组建精锐骑兵也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情况便不会出现。

    张涯心中清楚。

    做个良马繁育样板,还要形成理论体系,非短期之功。但是,他要推进这个事,就要有始有终,做到极致。

    孟谷丰也好、钟大力也好,亦或是其他小学徒,都是这项工作的主力,让他们突击学习文字,也是未雨绸缪。

    农田水利建设、农作物的种植、农具的改良。

    也应如此,需要科学精细化起来。

    这个担子更重。

    就算张涯亲自下场,但他只有些粗糙理论,还不太符合时代背景,就需更多的老农和人手帮衬。

    给孟谷丰安排完工作,张涯就先让他离开。

    毕竟,塬地之上已有近两百匹马,分发食水的工作很重。

    之后,他看着徐平山,淡淡说道:“山哥!跑一趟州府,招募八户农人,要经验丰富的……具体情况,你看着办。”

    “少东家!这儿,邻村民户,也能招募吧?”

    “不了!他们都是主户,有自家田产家业。我要的是耕田客户,咱们农田持续增多,需要很多人手,村民们也帮不过来……”

    除了这个明面上的缘由,张涯远距离招募农人,还有两个原因。

    大宋时期,主户是有田产的自耕农,只要兢兢业业,大抵能够混口饭吃;客户就是失业农民,需要进城务工、或者租种他人农田,才能生存下来。

    阳凌苑中的小院有限,还需分配其他人,张涯只能招募八户,这数量虽然不多,但总能解决这几户的困难。

    而且,远距离招募,人生地不熟的,也容易管理。

    再说了,产业就是产业,不能当慈善经营。

    这些客户也是双向选择,他们数载后选择离去,也能腾出小院,换成下一位入住,避免人手断流。

    若是招募附近村民,等劳务契约结束后,住房问题便是个小麻烦。

    即刻赶他们走,显得不仁义;若是继续居住,就没法招募下一位,张涯就要面临人手短缺问题。

    五日后。

    两百名延川寨厢卒,抵达子午岭浅山的采石场,也是营建上榆口坝、以及烧制石灰时,开挖出的一个浅坑。

    先期抵达的这些人,可以先开采石料,等碎石装置抵达,就能建起简易工坊,源源不断的生产碎石。

    听完张涯的吩咐,都虞侯余岩友不解道:“张奉直!山坡上碎石出露,在那儿采石不是更好,为何要掘出大坑?”

    “虞侯!靠山吃山,但不可焚林而猎。”

    张涯淡淡一笑,稍加解说道,“掘坑取石,虽事倍功半,然则可积蓄山洪,补充地下水源,让紫霞观水井,能源源不断出水。”

    抵达宁州府道路所需石料甚多,加上其它用途的开采,这里能弄出个一公顷多的大坑,深达三、四米,积蓄水源数万方。

    此地高出紫霞观数十米,雨水下渗、经过含水层的过滤后,就能抵达水井,避免这里的地下水位降低。

    毕竟,紫霞观附近的水井,不但要提供塬地的饮用水,还要补充两个养殖灌溉池塘,每年需数万方。

    若是只用不补,就这个气候条件下,这个水源地很快就能废弃。

    “嘶!奉直深谋,在下佩服!”三十多岁的余岩友,将赞叹夸大了几分,脸上还堆满谄媚之色。

    这种人不可深交,但可以用之。

    张涯神色如常,徐徐说道:“虞侯!厢卒的工钱足数,还有医药救护,你们要认真做事。待此处事了,我赠你一项功劳。”

    “功……功劳?这儿!多谢奉直郎,在下一定办好此事。”

    “好!拜托了。”

    条件艰苦,这些厢卒只能居住窝棚。

    张涯召来郭石柱等人,给这些人建造住所。至于饮食,从厢军中选出几位老卒,让两位厨娘突击培训即可。

    弄完采石场琐事,他旋即去砖瓦窑。

    梁明实等人已被范仲淹调走,只有一位窑匠李二火,于近日回返塬地,正在钟三牛等村民的帮助下,清理、维修砖瓦窑。

    见张涯到来,他们赶紧来见礼。

    拱拱手还礼,张涯笑着问道:“三叔、福叔!你们分家之事,都料理清楚了?田产也要合理,莫要引发不睦。”

    “小郎君!都弄好了……严里正来作证,也上了户薄。”钟三牛说道。

    徐平山已居住的阳凌苑中,本来只剩十三户村民。

    然则,张涯提供建房贷款,这可是个好机会,钟三牛便和钟大力分家,杨福树也和大儿子分户……最后,需要营建十七座新宅。

    心中略加核算,张涯吩咐道:“火子哥!你还认识窑匠吗……就再召来两位,你来领头干,工钱上浮两成!”

    “小郎君!有,有!俺先安排三叔他们打坯,过些日就去找人。”李二火咧嘴笑道,神色很恭敬,还紧张的搓着双手。

    “成!就这样办。”

    其实。

    张涯给村民规划的新宅,每户五万砖足矣,两窑就能烧出来。

    若是不赶时间,村民们自己打坯,李二火独自掌火,也能满足需要。

    但村民们的人情,早还早结束。

    要是三个窑匠一起干,以老带新,所需砖瓦等原材料,过完夏天就能备足,秋后便能开建新宅。

    接下来,红薯暖苗、旱田春耕之事,由徐平山全权负责,雇佣而来的农户,也会陆续到来,也由他负责安排。

    稻田浸泡、盐水选种、暖棚育秧,是杨丙生父子的工作,依旧还是去年的这些水田,张涯最多再次指导一下,免得育秧工作失败。

    至于高德仁、石炯言统辖的厢卒。

    梯田营造工作暂停,除了几十位跟着徐平山侍弄春耕,其余人都去植树造林,繁育的树苗若不够,就进驻柏磁沟,挖掘柏树苗。

    所有工作都有人负责。

    张涯闲暇下来,虽依旧关注边境局势,但已做到淡定如常。

    习文练武、学习古筝,一切按部就班。

    然则,能者多劳。

    谷雨之后,春耕完毕。

    上百峰骆驼组成的运输队伍,浩浩荡荡抵达九陵塬。

    真正的解州盐池转运副使,四十多岁的梁承贤,在宁州府小吏的陪同下,押送来五百石盐池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