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大汉都护> 第109章 武帝驾崩和新皇登基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109章 武帝驾崩和新皇登基

    

    霍光和金日磾接到通知,全都到来了这里,到达此处之后,霍光觉得有必要的几个人也尽皆让他们前来此地,不过霍光等人在屋内,其他诸人留在屋外候着。

    刘弗陵在屋子里面小声缀泣着,许延寿在一旁陪伴。

    也不知过了多久,汉武帝突然醒来,他看了看众人,竟然自行坐了起来,脸上容光焕发。

    “陛下!”霍光首先发现了汉武帝的状态,心中咯噔一声,忍不住开口喊道。

    医匠也走到汉武帝的身边,摸了一下汉武帝的脉搏,发现汉武帝脉象急数,节律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

    此乃绝脉雀啄脉,此脉主脾气已经断绝,基本已经没救了。

    汉武帝没有理会医匠的动作,而是语气如常人一般对着众人说道:“朕之将死,霍光,我走之后可封鄂邑公主为长公主,抚养弗陵长大。”

    众人道:“臣等遵旨。”

    汉武帝又说:“霍光,你为朕带笔,朕要拟定朕在这世上最后一道诏书。”

    霍光听此,眼中含泪,但还是拿起竹简毛笔开始听取汉武帝的诏书。

    汉武帝道:“制诏:皇大子,朕体不安,今将绝矣!与地合同,终不复起。谨视皇天之笥嗣,加增朕在,善遇百姓,赋敛以理;存贤近圣,必聚糈士;表教奉先,自致天子。胡亥自圮,灭名绝纪。审察朕言,终身毋失。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告后世及其孙子,忽忽锡锡,恐见故里,毋负天地,更亡更在,去如舍庐,下敦闾里。人固当死,慎毋敢佞。”

    大体意思,乃是皇太子,我要死了。希望你继承皇位之后,能够谨慎使用上天赋予你的权力。比我在位的时候更加善待百姓,让百姓的税负更加合理,更加的接近贤才能人,收拢天下才子,继续尊重儒教,躬行祖宗的制度,这样才能当好一个天子。胡亥自取灭亡,让秦的数代基业毁于一旦,这个教训必须谨记。认真听朕的话,一辈子也不能忘了……

    刘弗陵听到此言,忍住泪水,五体投地拜道:“父皇,儿臣定当终身铭记父皇教诲!”

    汉武帝听到汉武帝的话,欣慰一笑。

    接着他目光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身上一一扫过,继续开口说道:“诸位卿家,朕死之后,就拜托诸位衷心辅佐教导弗陵长大成人了。朕去了。”

    说完此言,汉武帝眼睛一闭,身体瘫在了床上。

    “陛下!陛下!”霍光焦急的喊了一声。

    汉武帝身旁的医匠将汉武帝的身躯抱住,用手指试了一下汉武帝的鼻翼,接着又抓住汉武帝的脉搏,最后将汉武帝的身体放平在床榻之上,开口说道:“陛下去了!”

    听到此言,刘弗陵放声嚎啕大哭起来。

    霍光等人也跪伏在地哭泣起来。

    此乃后元二年二月乙丑(十四)日(前87年3月27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汉武帝刘彻去世了。

    而外面等待着的官员们,听到屋内哭声,皆知道汉武帝已经咽气了,纷纷也伏地哭起来。

    紧接着,早就等待着这个消息的信使也在自己身上和马上系上白绫一路奔驰,将这个消息传至各地。

    是夜,众人守灵,霍光安排着众人将汉武帝的尸身敛容一番。

    为汉武帝换上早已经准备好的金缕玉衣,并将汉武帝装进棺材之中。

    与此同时,还吩咐下去,将提前准备好的为刘弗陵登基为帝的流程程序全部准备完毕。

    而刘弗陵此时已经换成全身素缟,跪在汉武帝身旁涕泪交加哭泣着。

    而此时,许延寿目睹着这一位在中国帝王史上排前五的皇帝死在自己的眼前,也忍不住感叹起来。

    忙忙碌碌的众人将灵堂以及汉武帝的棺材移驾至五祚宫正殿,并布置好灵堂之后,第二天凌晨开了开了殿门,让所有有资格的官员前来拜祭。

    在霍光扶着哭的嗓子沙哑的刘弗陵为汉武帝拜祭完毕之后。

    霍光接着扶着刘弗陵看向众位朝臣,道:“诸位,陛下大行。国不可一日无君。此前陛下已经拟六皇子弗陵为太子。今日在陛下灵前,臣奉陛下遗命为太子加冕。”

    说完,霍光将早已经提前准备好的太子加冕的遗诏拿出,向众人宣读完毕。

    众人纷纷跪地拜道:“臣等奉诏!”

    霍光这才令人将刘弗陵的冕冠奉上,在众人的辅佐之下,将象征着皇帝的冕服给刘弗陵穿上。并且霍光亲自为刘弗陵带上皇冠。

    此刻,皇太子刘弗陵成了皇帝,汉武帝的时代彻底结束。

    刘弗陵开口道:“父皇在位五十余载,功盖当世,名传千秋。朕定奉先皇之遗志,勤政爱民,护我大汉国威。”

    “万岁!”

    众人在霍光的带领之下,向新皇叩首行礼。

    刘弗陵继续道:“封大将军霍光为山岭使,掌先皇丧葬之事。”

    “诺!”霍光继续跪地拜道。

    刘弗陵继续说道:“朕尚年幼,父皇生前将朕托付给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在朕行冠礼之前,一切政事全部托付四位顾政大臣,万望诸位切勿违背。”

    众位朝臣听此,纷纷领命道:“诺!臣等遵旨。”

    刘弗陵又向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几人躬身拜道:“朕就拜托诸位了。”

    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纷纷还礼。

    霍光代表众人说道:“臣等惶恐,定当不负先皇所托,忠诚谨慎,辅佐陛下,以报先皇之恩。”

    这也算是刘弗陵第一次朝会,在汉武帝的灵前就这么结束了。

    刘弗陵继续为汉武帝守灵,许延寿则在一边配着。

    霍光等人也忙碌着张罗着汉武帝的殡葬事宜,并防范一切宵小之人趁此机会作乱。

    此时汉武帝去世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匈奴那里。

    这样的机会,匈奴怎么可能放过?

    当即带兵前往大汉的国境,准备趁着汉武帝去世,打个草谷。

    然而他们殊不知,大汉早已经预料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了,边境各个城池早已经坚壁清野,做好准备。

    匈奴无功而返,折损了一些人手之后,无奈散去。

    霍光则是主持着汉武帝的葬礼,将汉武帝下葬到了茂陵。

    许延寿情况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非要说有点变化的话,那就是从原来的六皇子刘弗陵的郎官,变成了皇帝刘弗陵的郎官。

    不比之前,汉武帝还时常向许延寿问政什么的。

    现在成了皇帝郎官之后,虽说已经由郎中重新成了侍中,但是却比之前清闲多了:平日里朝政由霍光等人负责,刘弗陵几乎什么话也插不上。

    清闲下来的许延寿对此倒也是没什么意见,索性准备请个长假,准备将想了好久,然而一直没有实施的造纸计划再重新拾起来。

    将消息告知刘弗陵后,刘弗陵皱眉道:“瑞侯,为何忽然要请长假?可是在朕身边令你不愉?”

    许延寿拱手拜道:“陛下,非也。臣喜读书,但感觉竹简笨重庞大,携带不便。绢书却又价格昂贵。臣曾想,若是有一种材料既便宜,又携带方便那该多好。因此,臣曾经思考良久,此前在陛下身边,无什么机会。现如今陛下已经登基,臣认为时机到了,这才向陛下请此长假,万望陛下恩准。”

    刘弗陵听此,心中也颇为不愿意,但看许延寿一脸的坚决,只能无奈叹息一声道:“朕还指望你能帮着朕训练那些孩子们呢。”

    说完,刘弗陵起身,在殿上踱着步子,许久之后,刘弗陵才说道:“这样,既然你有想法,朕准许你随时出宫进宫。宫中孩子训练不可荒废。”

    许延寿一听,思考了片刻道:“诺。臣领旨。”

    刘弗陵手一挥道:“去吧,去吧,赶紧去吧。”

    许延寿见刘弗陵这样子,不禁一笑道:“诺,臣告退。”

    说完这才离开。

    回到瑞侯府后,许延寿将衣服换上,沐浴一番之后,前往了许广汉家中。

    先是拜见了一下许父,接着又逗弄了一番已经四五个月的许平君之后,这才启程出了长安城前往了之前买的田地之中。

    此时买的那田地已经盖上宅院了。

    许延寿随从通禀一声之后,钱奉国便亲自相迎前来此地。

    “瑞侯,今日非休沐,你怎么会来此地?”钱奉国不禁问道。

    许延寿笑道:“从今天起,我随侍都可以来此地了。陛下已经准许我可以随侍进宫宫廷了。”

    听此,钱奉国愣住了,没想到刘弗陵竟然对自己追随的这主人竟然如此的恩遇。

    “行了,别愣着了。近些日子,没什么事我就在此,等什么时候造出纸来,我什么时候再出关。”许延寿豪言壮气的说道。

    钱奉国却有些担忧道:“瑞侯,如今陛下刚刚登基,你长期不在陛下身边,恐怕……”

    钱奉国担忧许延寿失宠。

    然而许延寿一笑,一脸不在意的说道:“放心吧,即便是我不在,陛下仍然信任与我。并且,我且问你,汉高祖最信任的是谁?”

    钱奉国一听,思索了片刻道:“定然是留侯张良。”

    接着,钱奉国恍然大悟。

    许延寿含笑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行了,不说这个了,咱们赶紧的吧。”

    说着,许延寿便和钱奉国到了那按照许延寿准备的作坊前面。

    具体的造纸术,许延寿也不知道具体如何。但是大致的流程他还多少有些印象。

    因为上一世作为秦汉西域史学的一员,针对西域出土的纸张进行过研究,对比各个朝代留在西域的纸张区别。

    按照他的记忆,造纸大致分为四个流程。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蒸煮的方法让原料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因此,许延寿便早已经令钱奉国找来了不少破麻布、渔网、之类的东西进行切割,并派人不断地搅拌。

    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因为那些破麻布、渔网之类的在蒸煮之后根本不会分散。

    万事开头南,许延寿自然不会放弃,既然只是用水蒸煮不行,那么就往里面填东西。

    先是许延寿找到不少酿造的醋放里面。

    然而被醋侵蚀之后,根本就不行:整个锅内的东西全部成了胶状。

    “唉,第一步就给难住了!”许延寿有些头疼。

    就在此时,钱奉国端着饭食前来许延寿处道:“瑞侯,你久未吃东西。还是先吃点再说吧。”

    听钱奉国这么一说,许延寿当即就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开口说道:“放那吧。”

    钱奉国笑着说道:“瑞侯,这次的饭食是豆腐,比较稀少,且价格不菲,我看瑞侯这几日成天思索造纸之事,别再伤了心神,因此专门自回长安买来的,瑞侯你还是多吃点补一下吧。”

    许延寿心不在焉的点点头,豆腐这东西上一世没少吃了,倒没觉得这东西多么珍贵。

    吃着,吃着,许延寿兴奋的一拍大腿道:“对啊!石膏,豆腐!我怎么没想到呢!”

    接着,许延寿狼吞虎咽将碗里面的饭食全部吃完,这才向钱奉国吩咐道:“钱掌柜,你去找一些白色石头,用大伙烧成粉末。”

    “白色石头?烧成粉末?”钱奉国皱眉道:“瑞侯,为何要如此?”

    许延寿皱眉道:“我让你去,你就去好了。”

    钱奉国听此,拱手道:“诺!”

    说完,转身准备离开。

    许延寿却将钱奉国叫住了:“回来。”

    钱奉国听此,一转身,疑惑的看了许延寿一眼。

    许延寿沉思了片刻道:“别先去烧了。你先将拿来的石头我瞧一瞧再说吧。”

    钱奉国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