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大汉都护> 第131章 如何解围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131章 如何解围

    

    但许延寿仍然挣扎的起来了。

    因为作为军御史,其职责还没履行。

    刚刚在出征之前宣读的《十七禁五十四斩》,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在韩灭胡的陪同之下,许延寿前往各个部队转悠。

    此时军中早已经得到消息,军中来了一个年幼封侯的军御史。

    每逢许延寿前往某一部曲之时,曾在出征开拔之时见过许延寿的将士便拱手向许延寿打招呼。

    许延寿也拱手向众人回礼。

    一番视察,许延寿竟然未发现什么违法乱纪之事。

    竟一番打探,许延寿方才知道,这数万人竟然多是司隶良家子,而非受刑赎刑人员。

    此番前去多为搏个前程。

    或者说是前去镀金来着,上官桀乃是孝武顾命大臣,有其弹压,这群良家子骄纵之气也不敢显露,自然显得颇为老实。

    至于七科谪人员,多为辅兵。

    经过数日的行军,在左将军的带领之下,前来解围朔方城之危的众人终于即将到达朔方城了。

    此时朔方城已经被围,待左将军到达之事,广牧已经被围攻数月。

    但朔方之郡,左边为左贤王之王庭,右边为右贤王之王庭,正对着的乃是单于王庭。

    可谓之四战之地,鸡鹿塞、高阙、支就城这一带乃是朔方边境,也已经迁人修葺赵、秦长城以防备。

    此前,贰师将军李广利因巫蛊祸患牵连,致使贰师将军领兵数万投降匈奴。

    持续十数年打击匈奴的国策,自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之后,大汉便一直未曾进行。

    在李广利投降西域之前,几乎每年春季,汉武帝总是会派人对侵袭匈奴。

    春季乃青黄不接之时节,且动物多在此时节发情,且匈奴春季无事,多行野合之举,女子也多此时节受孕。

    正因为这,汉武帝每每春季侵袭匈奴致使匈奴女子、牲畜因为躲避大汉骑兵的进宫,而不得不逃窜奔波,逃窜奔波之下,无论是怀孕女子还是怀孕牲畜,堕胎情况异常严重,此计策颇为毒辣,乃斩草除根之策。

    《汉书匈奴传》记载:三岁,武帝崩。前此者,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堕,罢疲极苦之。

    也正是因为贰师将军丧失大将军士卒数万,导致大汉伤了元气,此行二十多年的斩草除根之策,连续数年未曾进行,让匈奴恢复了三年的元气。

    甚至这一仗,都让匈奴膨胀了,竟然让匈奴单于说出:“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开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糵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

    南边有强盛的大汉,北边却还有强壮的匈奴。我匈奴乃是上天的宠儿,不必在乎那些来往回拜小礼节。现如今,我想和汉朝重新开关贸易,并且娶你们大汉的女子为妻,每年给我进贡糵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和以前的合约一样,那么咱们两个就不用相互攻击了。

    当时许延寿在陪刘弗陵读书,不知道此事,后来听说之后,汉武帝因此差点当场就将递交国书的匈奴使者给斩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往龟缩王庭,或在西域找大汉麻烦的匈奴竟然胆敢犯边了。

    但是岂不知,此时的大汉进攻可以一当三,若是防守更能以一挡百。

    攻入朔方之后,左贤王、右贤王以及单于所属,虽越过长城,攻入朔方郡之内,围攻广牧、朔方、沃野等诸城数月,却一无所有,未破一城池。

    根据此前收到的消息,匈奴久攻之下,一城未破,此时已经将人马聚集,许是为集中优势兵力,此时已经聚集在朔方城,准备将朔方城攻下。

    此时左将军所领的大军数万,已经到达了呼遒,此地已经距离朔方不远了。

    此时匈奴骑兵已经游弋在大军左右,定然,匈奴已经知道此事左将军上官桀前来解朔方城之围的消息了。

    大军进入呼遒城,城主府,上官桀召集众人准备议一下朔方战事,许延寿自然也已经得到了消息。

    到达帐中,众人都已经到了,许延寿也赶紧坐在自己的位置之上。

    待许延寿到达,上官桀这才说道:“诸位已经到期了,讨论一下这匈奴该怎么打?”

    此时军司马范明友道:“左将军,还用讨论,直接向朔方出击便可,我大军数万,区区匈奴不足为惧。”

    此时军中长史王莽皱眉道:“军司马,此时我军中军粮仅够三月可用,若直接出击,久追匈奴不下,若无补给,恐有不测。”

    护军都尉赵充国看了看地图道:“此前贰师将军失利,失我大汉数万精锐骑兵。若骑兵在,可逐而攻之。但……”

    说到这,后面的话赵充国便未多说。

    上官桀也看着地图思索起来,此时他眼角的余光看到了正陷入沉思的许延寿。

    当即心中一动道:“军御史可有何良策?”

    许延寿听此有些意外,但还是站起来开口道:“此前,我曾向我直属部曲一百余人讲述过我熟读石渠阁兵书所总结的一些纸上谈兵的经验。

    第一条便是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

    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匈奴为何要攻打我朔方?”

    上官桀一听,对许延寿的说法颇为感兴趣,道:“军御史可继续说下去。”

    许延寿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根据匈奴情报,此前,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因卫律之言,匈奴单于杀害李广利祭神。李广利临被杀时,怒骂道“我死必灭匈奴!”

    也不知李广利诅咒真的生效还是其他原因,李广利死后,近些时日,匈奴接连数月雨雪不断,家畜死亡,百姓疫病不断,种植的黍穄也无法丰收,听说现在单于害怕了,为李广利建了祠堂祭祀李广利。”

    上官桀点点头道:“我听说过此事了。可怜贰师将军卑躬屈膝以换取一命,竟然落得此等结果。”

    许延寿道:“左将军,此非重点!重点乃是匈奴近些时日,额家畜死亡,粮食歉收。

    且我大汉三年未曾耕犁,匈奴人口剧增。

    定然是匈奴无粮了,若不做点行动,恐怕匈奴子民要被饿死了。

    此番匈奴攻我朔方,目的已经很明显了,一来为消耗其无法承受的人口,二来若攻破我朔方城池获得一些粮食最好,若城破无所收,也可携破城之势,和我大汉议和,换取其生存空间,甚至还能因此向西震慑西域诸国,向东震慑乌桓,壮大匈奴声势。”

    众人听许延寿之言,不少人竟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而上官桀却面色平静,显然也猜测到了匈奴进攻大汉的原因。

    但纵然如此,上官桀还是露出极为欣赏的表情,接着点点头示意许延寿说下去。

    许延寿继续说道:“左将军,无论如何,我等定然不能令匈奴破城成功。”

    上官桀点点头道:“军御史,既然匈奴有此目的,为何数十日围攻朔方不下,却并不选择其他城池?”

    许延寿也是颇为不解,但许延寿还是将自己并不成熟的建议全盘向左将军上官桀说出来:“左将军,我大汉之军与匈奴之军相比。会战我大汉之军可以一当三,甚至以一当五。

    但匈奴之军尽皆骑兵,我大汉之军多为步卒。

    其聚散如云,机动性极强,野战空旷之地,十万,数十万人围攻我等,久守必失。

    李陵、李广利等失利尽皆因此。

    我想,匈奴定然也是准备如此打算,对战我之军队。

    因此其围攻朔方不下,或并未强攻,而是以朔方为诱饵,吸引我等主动前去救援。

    其主力以逸待劳,攻击我援军与荒野之上。”

    左将军听此一拍桌面,大声道:“军御史说得好!”

    此时王莽也露出了笑容点着头,显然对许延寿的这一番分析颇为认同。

    军司马范明友道:“我等可行何策略解此围?”

    许延寿道:“此围点打援之法。

    其策略有三。

    其一,丢卒保车。我等可凭朔方城守军坚守,不必理会,待其攻城疲惫,以逸待劳,进宫疲军,定然事半功倍。”

    上官桀摇摇头道:“不可,朔方城可坚守,但我等粮草不足,若行此计策,颇为凶险。”

    许延寿道:“其二,围魏救赵!匈奴围我朔方,我等也可去围匈奴其他重要城池,逼迫匈奴不得不抽兵回援。从而解救了朔方。”

    上官桀听此,沉吟我了,继续摇头,说道:“此计策恐也不可。头曼城、受降城昔日均在我军手中,但今日我等已经失去,无长城之险,恐不能守住,且匈奴也并不一定在意。”

    许延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等可关门打狗,内外夹击。”

    上官桀道:“具体说说。”

    “我们可以用一偏师诈作主力,稳扎稳打向朔方解围。

    主力大军藏匿,待匈奴中计与偏师交战胶着之时,我等可尽发大军,趁其不备,里应外合,破匈奴之军!”

    上官桀一听,眼睛一亮道;“此计可以。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相互看了看几个人也相互商量了一下,护军都尉赵充国说道:“军御史之计,我看可以!”

    “对,我觉得也行。”军中长史王莽也附和着。

    “计策是好计策,只是此偏师恐怕有覆灭之危险。”军司马范明友沉吟了片刻皱眉说道。

    上官桀大手一挥道:“战争怎么可能没有危险,即便是真有危险,此等计策也可削弱匈奴有生力量。

    就这么定下来了!”

    上官桀拍板,众人也就没再说什么。

    上官桀继续问道:“此偏师谁愿意率领?”

    说完扫视了一眼众人。

    许延寿沉吟了一番开口说道:“左将军,我还需说明一件事。”其主力以逸待劳,攻击我援军与荒野之上。”

    左将军听此一拍桌面,大声道:“军御史说得好!”

    此时王莽也露出了笑容点着头,显然对许延寿的这一番分析颇为认同。

    军司马范明友道:“我等可行何策略解此围?”

    许延寿道:“此围点打援之法。

    其策略有三。

    其一,丢卒保车。我等可凭朔方城守军坚守,不必理会,待其攻城疲惫,以逸待劳,进宫疲军,定然事半功倍。”

    上官桀摇摇头道:“不可,朔方城可坚守,但我等粮草不足,若行此计策,颇为凶险。”

    许延寿道:“其二,围魏救赵!匈奴围我朔方,我等也可去围匈奴其他重要城池,逼迫匈奴不得不抽兵回援。从而解救了朔方。”

    上官桀听此,沉吟我了,继续摇头,说道:“此计策恐也不可。头曼城、受降城昔日均在我军手中,但今日我等已经失去,无长城之险,恐不能守住,且匈奴也并不一定在意。”

    许延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等可关门打狗,内外夹击。”

    上官桀道:“具体说说。”

    “我们可以用一偏师诈作主力,稳扎稳打向朔方解围。

    主力大军藏匿,待匈奴中计与偏师交战胶着之时,我等可尽发大军,趁其不备,里应外合,破匈奴之军!”

    上官桀一听,眼睛一亮道;“此计可以。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相互看了看几个人也相互商量了一下,护军都尉赵充国说道:“军御史之计,我看可以!”

    “对,我觉得也行。”军中长史王莽也附和着。

    “计策是好计策,只是此偏师恐怕有覆灭之危险。”军司马范明友沉吟了片刻皱眉说道。

    上官桀大手一挥道:“战争怎么可能没有危险,即便是真有危险,此等计策也可削弱匈奴有生力量。

    就这么定下来了!”

    上官桀拍板,众人也就没再说什么。

    上官桀继续问道:“此偏师谁愿意率领?”

    说完扫视了一眼众人。

    许延寿沉吟了一番开口说道:“左将军,我还需说明一件事。”因此其围攻朔方不下,或并未强攻,而是以朔方为诱饵,吸引我等主动前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