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玄幻奇幻>空间之丑颜农女> 第068章 守岁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068章 守岁

    昨夜下起了大雪,等到大年三十这天早上,雪花已经变得稀稀疏疏,天也没有往日那么冷。

    早上醒来,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鞭炮声。这个时候爆竹不算便宜,除非过年或者家里有什么大喜事,不然也没有多少闲钱买这个。今年的鞭炮,族里统一发放,每人家里一挂。

    有鞭炮,可便宜了这些小娃们,它们不舍得放上一挂,会顺着细线拆开,分散着装到兜里,疯跑出去找小伙伴壮胆。往年村里人家条件良莠不齐,大多数小娃结伴去老族长家门口观望,看到有人放爆竹,那眼里带着都是期盼很羡慕。

    旧年,小弟子喜还小,爹娘不放心,青璃的大哥莫子归,三哥莫子松带着他放爆竹,小弟童言童语,直呼想要快点长大,因为长大之后可以陪着青璃去河边捞鱼,二姐的洗衣盆也能帮着端起来。

    近几年,小弟慢慢地长大,家里的条件好转,也有了下人,但是小弟习惯**,每日起身,洗漱都不用下人服侍,他进了学堂之后明白更多道理,比小时候更加懂事。

    五年了,终于回到莫家村过年,青璃和三哥莫子松管好院门,二人结伴一路走,遇见很多从家里疯跑出来的小娃,小脸儿冻得通红,一身新袄子,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远处是连绵起伏,白雪皑皑的群山,进出是一片雪白的山村小院,家家户户门口挂上了红灯笼,贴上窗花和福字,上方的烟囱炊烟袅袅,偶尔经过族人家里,还能听见厨房传来的喧闹声。

    年夜饭要天擦黑才开始,一大早就有那妇人起身准备,煎炒烹炸,族里发放了菜籽油和豆油,往年怕费油不敢炸的,今年完全没了顾虑。一路上遇见很多族人在院子外面扫雪,见到莫子松热情地招呼,三哥可是比以往身量高很多。

    青璃家清一色的大个子,只有娘刘氏不算高大,也是中等身材。青璃虽然才十三岁,可比同龄十七八的少女还要高些,姿容脱俗,单看外表,很难猜出她的年岁。

    “青璃,你怎么才来啊,菊姐姐说你打络子好看,我不服气,能比我们南方的姑娘还厉害吗?”

    念苹穿了一件红色的袄子,跑到大门口处,探出脑袋张望,见一旁的莫子松,她带着小酒窝,自来熟地道,“三哥,我是念苹,你们家的亲戚。”

    “咱家啥时候有这门亲了?”

    莫子松停住脚步,疑惑地望着青璃,他抓抓头,“这看着不是附近村子的人吧,难道是二堂嫂娘家人?”

    孙家来到莫家村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村里的人有很多还不知道认亲,只知道青璃家里来了客人,会在莫家村过年,昨日莫子松回来已经是深夜时分,早上又睡了懒觉,兄妹这么多年没见面,话题自然多,来没来得及说这个。

    “你不知道我,我可知道你,你是松子哥。”

    念苹手里拿着一支梅花,放在鼻下轻嗅,一脸得意地道,“我可听说了,你原来是个上跳下窜的淘小子,现在看着也不像。”

    “噗……”

    青璃没忍住,笑出声,念苹的出现,已经让莫家村的小伙子们对南方的小家碧玉歇了心思,这丫头心直口快,也没什么顾忌,是个单纯的人。

    “你一个黄毛丫头,说我淘小子?”

    莫子松抱着胳膊,惊讶地上下打量念苹,“我说丫头,你不是冒名,后来未果,见爷爷身体硬朗,还能抡着鞋底追打人,她也就放心下来。

    大伯见到新种子也是一脸好奇激动,如一个求知的小娃,再有就是好这一口,平日里大伯娘严格管控,坚决不许多喝,每天只准许喝一小酒盅,今儿大年三十,不限量,大伯美滋滋地。

    这次准备酒的时候,青璃特地用准备好几样,有高度烈酒,也有绵柔一些的滋补的人参酒,小白狐狸羽幽不知道从哪抓来一些蜈蚣,让她泡了一大坛子。

    夏日在地里,有时候会窜出一只蜈蚣,青璃怕虫子,只要有她出现,周围必撒驱虫粉,大伯和大伯娘不怕这东西,被蜈蚣咬了之后,手臂,大腿一直青肿,一年也不见好。

    羽幽研究了两个配方,一个是土方子,用大葱切得细碎,涂抹伤处,几次就可以转好,还有一种,用蜈蚣酒涂抹,见效更快,喝了还能补身子。

    “大伯,今儿要守岁,还有一顿饺子呢。”

    青璃出门端菜,在门口处遇见大伯,提醒了一句。

    “璃丫头,你还信不过你大伯吗,我酒量比你爹可好太多了!”

    莫如江满脸喜气,拍了拍青璃的肩膀,自豪地道,“当年啊,在莫家村,论喝酒……”

    “行了,你可别吹了,你那酒量是好,喝多了就往桌子上跳,嫁你那年,你一进喜房就跳上了桌子,我还以为嫁给了猴子呢!还是只大马猴!”

    大伯娘捂着嘴,都二十多年了,还是印象深刻,当年家里穷,没啥值钱的家当,只有喜房的桌子,是兄弟几个在山里砍树打造出来的,差点被他压塌。

    “当着孩子面,你说这个干啥啊?”

    提起往事,莫如江难得红了脸,黝黑的脸上带着憨厚地笑意。他就是喜欢喝酒,以前家里没银子买不起,成亲是当时喝的最多一次,就没控制住量,洞房花烛出了大洋相,打呼噜睡了一宿。

    青璃不知道还有这段历史,从来没听人提起过,她怕大伯尴尬,赶紧掀着帘子出门,躲到没人的地方一顿狂笑,可想而知,大伯娘有多尴尬,洞房花烛闹了这么大的笑话。

    不过大伯和大伯娘夫妻多年,感情一直不错,偶尔有争吵,也是大伯让步,一个七尺汉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大伯娘,虽然也会阳奉阴违,到青璃家喝点小酒,但是从没办出格的事。平淡夫妻,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小幸福。

    年夜饭很是丰盛,鸡鸭鱼肉,摆满整整一大桌子,今年多了几个沐阳城那边的特色,有一道卤羊肉,羊皮被酱汁淋得黑里透红,夹上一片放在嘴里有嚼头,一股浓郁的酱香伴随的羊肉的细嫩,丝毫没有一点腥膻味。

    “这糖醋鱼真不错,肯定不是你大伯娘的手艺!”

    大伯不停地下筷子,赞不绝口,对刚才大伯娘揭短记仇,马上开始回击。大伯娘知道大伯的小心思,回头,警告地瞪了一眼。

    “哈哈,这是我们璃丫头的手艺,听说是南边的菜色,就学回来了。”

    莫如湖捋胡子,不停地下筷子,往年家里都做水煮鱼,或者用辣椒做鱼,这是北地的习惯,吃什么都喜欢放辣椒,有时候适得其反,失去鱼原来的鲜味。

    糖醋鱼的做法没有什么难度,先将蒜蓉在热油里面爆香,加醋,白糖,淀粉勾芡,再将炸好的鱼加葱姜蒜放入芡汁中。还有一种做法,把鱼煎熟勾芡,这样翻身的时候容易弄散,一条鱼,还是越整越好。

    隔壁男人的酒桌推杯换盏,孙文孙武兄弟酒量不错,他们比大伯小上一些,也是大哥那么叫,很快地就亲近如一家人,二人说起这么多年离开平阳,到南边沐阳讨生活,也是唏嘘感慨,家里没啥亲人,大年三十有这么一群人相陪,感觉很激动,话也越来越多,其乐融融。

    “松子,我们离开沐阳的时候,家里的宅院没有卖,那时候也卖不出去,这可赶巧了,回头钥匙给你,你得空就去住几天。”

    按照孙文和孙武兄弟的意思,那宅院不大,送人完全舍得,不过他知道莫家人不爱占便宜,都是亲人,不用提银子不银子的,就青璃给几个小娃的玉佩,就抵上十所宅院的。

    “那敢情好了,有时候我们休沐,总觉得没地方去呢。”

    莫子松也不客气,自来熟,对谁都是一副笑模样,当年机灵跳脱,这么多年多少稳重了一点,但是人的本质不会轻易改变。

    女眷这边,大家都关注二堂嫂的身孕,一些生冷的食物,禁止她吃,大堂嫂付彩云和二堂嫂坐在一起,不时彼此夹菜,处得很亲姐妹一样。

    二人不是没有利益瓜葛,但是大伯和大伯娘早就提前说明过,家里的几个,无论男女,将来钱财分得都是一样,不用指望他们给多少,能给的自然都不会留着,自己也要有点本事,不能靠着爹娘活着。为人爹娘,要有责任感。

    付彩云是个豁达的,当年根本没有想到莫家人不在意她的名声,以为自己命运,不是做一辈子老姑娘,就要做姑子呢,现在儿女双全,夫君上进,妯娌和睦,她事事顺心,什么也不计较,始终抱着感恩的心。

    当初给二堂哥莫子华选择媳妇的时候,有了张氏女的教训,大伯娘对女子品行格外重视,她是选了十多家,才找到这样的媳妇,相看之时,她故意找茬刁难,又用菜汤淋女子一身,就看对方的反应。

    几乎所有女子反应都是厌恶,鄙夷,然后温柔小意地伪装,说没关系,只有二堂嫂,愣了好久,傻乎乎地问大伯娘有没有烫手,这让大伯娘当场拍板,就要这个媳妇,事实也证明了她选人的眼光。

    家里添丁是大喜事,大伯娘从来不给压力,有男娃继承香火自然好,没有也不强求,族人多,莫家不会断了香火,只要日子和美,彼此体谅,比什么都好。

    娘刘氏每每盯着二堂嫂的肚子,都带着羡慕之色,青璃估计娘又想到了大哥的亲事,怕大年三十这样的日子娘忧心,就偷偷地在她耳边说悄悄话,把三哥的情况泄露出去。

    “这小子,这事上还不用我操心了!”

    刘氏满脸喜色,喝了一杯果酒,脸颊上带着好看的红晕,忙不迭地招呼锦娘和如娘,“咱们庄户人家,可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吃好就行,来,多吃点!”

    “婶娘,还是大伯娘炸的丸子最香了。”

    念香嘴里鼓鼓的,有些菜她人小腿短够不到,念苹这边就帮忙,用小碟子装上一些,摆到她面前去。以前家里过年,没有什么亲人,这次来莫家村,真正体会莫家人的热情厚道。

    一顿饭,一直吃到天色完全黑暗,院子里点燃了红色的灯笼。晚膳撤下去,麦芽麦冬于嬷嬷等人帮着收拾碗筷,众人在偏厅闲聊,擀饺子皮,准备两大盆的饺子馅,准备夜里一顿。

    小娃们吃的有点多,众人穿得暖暖的,跑到院子,今夜没有月亮和星星,有周围人家灯笼的光亮,给这个雪夜,增添了一抹温暖的颜色。

    “小妹,咱家人都见过少将军,就你三哥没见过,听说他身高九尺,眼大如铜铃一般,一对招风耳……”

    莫子松把青璃拉到树下,几年没见,兄妹二人要说的话太多太多,一时间还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只能一个人找话题,一个人被动回答。

    “停,你说的那是妖怪,不是淳于谙。”

    青璃撇嘴,到底是谁乱造谣,让她知道,保证不打死对方!这都是京都人乱编的,没准是耶律楚仁嫉妒,随意散播的流言,怎么还传到了沐阳?对于这一点,青璃很是气愤,京城四公子是白当的吗?

    “那你说说,少将军什么模样?”

    其实当年在镇上,莫子松也算见过淳于谙,不过青璃没提,现在提起来,三哥多半要绞尽脑汁地去回忆。

    “你想知道,何不跟着我去城北大营看看?”

    已经定好,明日晚上出发,初二抵达平阳城,她和爹娘请示过,爹娘也体谅淳于谙,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城北大营不容易,还嘱咐青璃多带一些家里的做的好吃的。

    “这能行吗?”

    莫子松眼睛一亮,他早就想去,城北大营是重地,他又不属于淳于家的士兵,军队是有军纪的,他怕犯下什么条例。

    只是去见面而已,没什么问题,青璃手上握着城北大军的兵符,这种话说出来,三哥一定会吓得眼睛凸出去,所以她很好心地隐瞒事实。

    年夜饭之后,又是漫长的守岁,按照现代的时间估算,也就是晚上七点左右,要等到子时正,还差两个多时辰,男人们摆上桌椅,打起了牌九,兴致很高。

    吃饱喝足,青璃打了一个呵欠,在外面走两圈消食,大伯家的宅院后来扩了一部分,很大,房屋也多,家里来了客人有足够的地方,家里原想买一块地重新建大一些的房屋,爹娘想想又作罢。

    二姐青蔷出嫁,在京都生活,大哥莫子归考中进士之后,可能要被外派做官,三哥在沐阳打仗,唯一在眼前的小弟子喜,在凤阳学堂念书,将来进岐山书院,家里院子空着,暂时也够住。

    等待是漫长的,青璃无聊,回自家转了一圈,在偏厅里点上蜡烛,这会于嬷嬷,麦冬麦芽才找时间拜年,三人忙活一天,累得够呛,得到青璃满满大红包,每个人都露出笑容来。

    虽说初二不能和娘一起去看外公外婆,但是该有的礼物一点不能少,还有她的表哥刘沐,已经考上了秀才,读书人多半喜欢风雅之物,笔墨纸砚,上次打劫,空间里多的很,正愁没地方送人呢。

    上到外公外婆,舅舅舅娘,下到表哥表嫂和家里的小娃,还有表姐银杏他们,青璃细致地准备了年礼,一堆起来吓了一跳,有两大箱子。

    另一个小箱子是给青黛堂姐的,她要在初二回村,二伯二伯娘在京都,莫家村还有大伯一家和自家爹娘在,家里人说话,二堂嫂有身孕,就在最近日子临产,大伯娘走不开,由她留下招待。

    熄灭油灯,点上红色的蜡烛,青璃托着腮,今夜没有月亮,北地那些士兵们如何庆祝呢,点着篝火,吃年夜饭,晚上守岁,应该能吃到饺子吧,淳于魔头会不会也想她?

    “小姐,其实老奴有事和您说,差点忘了。”

    于嬷嬷咽咽口水,搬了个小墩子坐下,“您可能不知道吧,其实少将军就是大年初二升生人,那天是他的生辰。”

    淳于谙出生之时,正好有战事,淳于老将军在北地,初二那天,文氏回娘家挺着大肚子,谁想到刚到了娘家便肚子疼,看情况是要生。

    京都习俗,出嫁女子不能在娘家生产,非常不吉利,当时没办法,只能把人送到护国将军府,那会文氏已经破了羊水,又是第一胎,很是凶险,稳婆折腾了几个时辰,文氏提着一口气,用尽最后的力量,拼劲全力,生下淳于谙。

    “初二生辰?”

    青璃非常震惊,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二人虽然定亲,但是很多事她都不知道,生辰是大事,今年淳于谙就满二十一了,她居然忘记问这么重要的事,多亏于嬷嬷提醒。

    可是问题来了,淳于魔头生辰,要送什么好呢?她跟本不知道送什么能给他惊喜,衣裳鞋袜,这些都有送过,匕首,吃食,都是寻常之物。

    荷包?手帕?总不能把自己送出去吧,这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小姐,您不如亲手置办一桌酒席。”

    麦芽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小姐在细微的小事上很关心少将军,二人应该多重视下细节。麦芽这个点子倒是不错,不过稍微普通了一些,罢了,那魔头懂什么浪漫。

    天色越来越暗,青璃摇摇头,不想这个问题,主仆几人关上了院门去大伯家守岁,此刻,桌上已经摆一排白胖胖的饺子,堂姐莫青菊手巧,两手一捏,就是一个好看的元宝,念苹不会包饺子,嘟囔着要学习,脸上,额头上都是白面粉。

    “璃丫头啊,去洗手,过来包几个饺子应景吧!”

    刘氏招呼着,全家人,就连小子喜也包了一个,就是图个吉利,青璃对包饺子不在行,在京都都是下人在厨房做好,端上来,她吃现成的,包的能比念苹强些。

    眼瞅了离子时不到半个时辰,家里用大锅煮上了水饺,往年家里会准备铜钱,洗干净放里面,今年没有做彩头,怕磕牙,也怕铜钱不卫生,青璃选择了两样馅双拼,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年夜饺子。

    饺子吃饭之后,村里陆续传来爆竹声,子喜和念阳已经昏昏欲睡,一听到响动立刻兴奋地从炕上坐起,孩子王莫子松带着,众人一溜烟跟在身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大步。

    不久院子里传来鞭炮声声,等最后一声结束,几个小的这才意犹未尽地进门,众人围坐一圈,等候子时到来,马上就是新的一年。

    家里人有很多美好的愿望,青璃也许下一个,最开始是希望家人平安喜乐,后来觉得要从大方面出发,又祈求国泰民安,早日灭掉大秦,收服南部小国,新粮种试验顺利,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摆脱战争之苦,一连串许下好几个愿望,她才想到一个问题,太操心,比皇上管的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