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都市言情>锦绣小娘子>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帝登基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帝登基

    

    文茵趁热打铁,推出更多优惠,凡是拿着浮票(古代的准考证)来店内买学士服的考生,只要在崇蕙坊准备的大卷轴上留下墨宝署名,皆可打九折,还免费赠送一个“雁塔题名”的香囊。他日放榜之后,若是得了名次,可将这学士服送回,崇蕙坊双倍还款!

    进士穿过的衣裳!到时候得有多少人来疯抢?哪怕是摸一下也好啊!上次科举时崇蕙坊的规模甚小,再加上吴子然的事,也没有兴头掀起这么大的风浪,今年新帝登基,更是举国同庆,不趁机大肆宣扬一番更待何时?

    听了这个主意,店子们都偷偷的对文茵竖了个大拇指:不愧是娘子,就是有生意头脑!

    吴子然今年也要下场,文茵便托了人也给吴家送了一套过去,分文未取,权作祝福。香草如今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富贵人家太太的打扮了,头上环佩叮当,金的银的,恨不得将一间珠宝铺子都顶在脑袋上。她摩挲着墨色的纱袍,略带不屑的说道:“文姐姐还真是有心了,知道夫君今年下场,巴巴的送了衣裳恭贺呢。”

    大伙儿都晓得少爷同文家娘子有旧,一个二个都跟鹌鹑似的缩着不敢吭声。吴子然淡淡的瞥她一眼,转身珍而重之的将那身衣裳包好,继续回屋温书了。

    香草看着他沉默的背影,恨恨的摔了手中的杯子,怒气冲冲的回了后院。她嫁给吴子然后确实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吴子然不短她吃穿用度,许绫罗绸缎,许金银珠宝,身外之物应有尽有。

    但每到夜幕降临,促导敦伦之时,她却再无白日里的光鲜!每每床笫之时,吴子然总用一方帕子盖住她的脸,口中念得、唤的、都是文茵的名字!

    这教她怎么能不恨?

    奈何吴家一直是以夫为天,再加上她之前意图下药的事被吴子然撞破,只能忍气吞声。香草甚至自己做了个小草人来诅咒文茵,日日用针扎了泄恨。她在这边自怨自艾,文茵那边过的不知道有多快活,眼见着四月到了,是时候开始第一季春蚕的养殖了!

    这对于文茵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之前虽然也学过这一类的知识,但具体该怎么操作,她基本上只有一个大致的雏形。好在蚕女们都是熟手,到了日子后便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工作。

    为首的一位蚕女姓高,是个爽利的妇人,养蚕已有二十余年,对于如何扩座、如何饷食等等说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文茵提出的桑基鱼塘的想法,也在她的建议下改良为将蚕砂留下卖给药材铺,桑叶和一些废料用来喂鱼,这样不但多了一项进项,还解决了很多关于垃圾处理、人手调配的问题。

    多了这样一位得力干将,文茵也是满怀感激。除了自己时不时过来瞧瞧,鼓励鼓励各位勤劳的蚕娘子外,文茵能做的实在有限。

    四月上旬,鸾娘被十里红妆送入宫中,封了皇后。这对怨偶由太上皇、太后与太皇太后一手促成,惹得四方非议。新皇对于当年发妻之死一直抱有疑虑,但这背后千丝万缕牵扯太多,只能放弃追查,转而追封了淑贤皇后的谥号。

    已经成了皇后的鸾娘与从前已是截然不同,她不再单单是傅双鸾、傅府嫡小姐、兵部尚书的掌上明珠,而是维系天家与世族,用来制衡勋贵的一枚棋子!新帝登基没几天,在太后的授意下,开始了大规模的选秀,各地早就等着这一天,提前送了秀女们上京。

    鸾娘麻木的看着一个个或明艳或清冷的女子对自己施礼、叩首,心中只觉得凉凉的。她嫁与新帝本就是续弦,二人也并非因着情投意合才成婚的,圣上甚至有怨与她,总觉得若不是鸾娘那发妻也不会死于非命。帝后之间一直不咸不淡的,倒给不少入宫的新人有了可乘之机。

    鸾娘虽说对争宠无感,但绝不是好拿捏之人,在惩治了几个圣上的新宠后,后宫里的妃子们也不敢做事太过嚣张。圣上对于被打的几乎残废的那几个女子也没表态,不过是女人罢了,不值一提,他的心思全然在朝堂之上。

    做了皇后的鸾娘,真的会比从前快乐吗?文茵想到那个灵动活泼的女子,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听人说帝后不睦,大婚后圣上便再没留宿过皇后的洗梧宫,又有人说圣上偏疼江南遴选的几个秀女,入宫短短几日便已经封了妃。

    随着后宫的换血洗牌,皇商单子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太上皇执政的时候尚俭,再加上妃子们年纪都不小了,穿着多以端庄的制式为主;新帝的妃子们不过十几岁,正是花红柳绿的年纪,订购的款式则多以灵动为主,配上鲜艳的亮色,真真是一片姹紫嫣红。

    新帝登基,除了常规的开恩科,大赦天下外,并未对朝堂进行大规模整顿,也没有急急忙忙的拿勋贵们开刀,反而还是依着太上皇的老路子,一步一步的打制衡的牌。明面上各方齐心协力,继续营造盛世,暗地里新帝已经把不少重要的位置换上了自己的心腹。

    李相爷作为太上皇的恩师,自然是要急流勇退,他自请告老,不再在中枢任官。新帝虽说对于这位老相爷一直对自己的亲爹忠心耿耿这件事略有介怀,但他深知有这一位胜过朝臣无数的道理,于是便驳了李相的告老,还是予他高官厚禄,与太上皇在位时优待无二。

    这样一能留下此人重用,二也不会寒了老臣们的心,反正这届恩科开了后有大批的新鲜血液注入朝廷,到时候不差人用,待到这些“新鲜血液”能在朝堂之中站稳脚跟,这些个老大人们也就该“致仕”了。

    庙堂之上风起云涌,老百姓们是丁点都不关心的,因着新皇登基,赋税也免了一季,众人都是开心的不得了,连呼圣上英明。街上各处都是张灯结彩,京内拉了无数灯市,共庆这一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