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12章 祸事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12章 祸事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张辅他们此次离京,没叫上陈懋一起,严妙华能猜到原因。此番来京的中卫此刻都在京师,若是让东道主的陈懋与宋瑄也跟着一起走,那这些中卫该怎么办?

    对陈懋领着众多袍泽过年之事,严妙华一开始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此举虽要花费些银两,但却能让中卫们欠下人情。

    因为这对于陈懋将来,无论是在直面生死的战场还是丝毫不能大意的的官场,哪怕只有一名护卫记得现在这人情,这钱就花得值。

    更何况这些深受燕王喜爱的中卫,多数还是快意恩仇之人。

    忧的是严妙华知道这些中卫们在北平出发前,就已经备足来京去秦淮河见识的银两。而陈懋与这些人在一起,他必然也会去秦淮河……

    随着燕王的三位小王爷到来,严妙华心中却随之多了恐惧。

    宋瑄与陈懋虽然是朝廷大员的儿子,但在王公居住的京师里,他们还算不上顶级圈子中的人。所以中卫们之前的行为,自然还能有所收敛,不至于惹出什么乱子。

    而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这三人,却是大明最上层的人物。

    尤其是二王子朱高煦,让严妙华觉得一旦这些中卫跟着他,他们就可能会闯下大祸。

    朱高煦与中卫们在沙场一起并肩作战过。这就使他们原本上下级的关系,多了一份非军政系统之人能理解的感情。

    战场上形成的这份感情,势必会让中卫们在京师跟着朱高煦。

    而朱高煦不仅向来率性而为,还是个喝多了就口无遮拦之人。

    别的姑且先不说。就说朱高煦在北平如他祖父一样,将皇太孙朱允炆称之为“半边月”这事。严妙华不认为朱高煦在京师酒醉后,他不会继续这样称呼皇太孙。

    确实如严妙华所料那样。

    在大年二十五当晚,喝到半醉的朱高煦并当着给他接风洗尘的所有中卫,在京师最大酒楼中将朱允炆继续称为“半边月”……

    皇室内部之间如何称呼?严妙华既不想管,当然她也管不着。

    只是朱高煦当着所有中卫的面,在京城继续称皇太孙“半边月”。之前还能有所收敛的中卫,有了这位不怕事的主这般以身作则,他们还会继续收敛吗?

    作为陈懋未婚妻的严妙华,怎能不为也在其中的陈懋而担惊受怕呢?

    严妙华原本指望无孔不入的锦衣卫,能将朱高煦此事禀告皇上。若是皇上能责罚朱高煦,中卫们自然会有所收敛。

    但一连两天,皇上并没因朱高煦称皇太孙为“半边月”,而怪责朱高煦什么。

    是锦衣卫没将此事禀告皇上?毕竟朱高煦真发起横来,打死了个把锦衣卫,皇上最多也只是痛打朱高煦一番,让他回北平了事。所以锦衣卫瞒下这费力不讨好之事,也不是不可能。

    还是皇上对朱高煦称皇太孙为“半边月”,不以为意?毕竟朱允炆这“半边月”外号,就是皇上本人所取,朱高煦说到底也只是跟着祖父一起这么称呼。

    既然指望不上皇上,严妙华就把希望全寄托在燕王长子、朱高煦大哥——朱高炽身上。

    但朱高炽现不仅正忙着筹备祭祀孝慈皇后,而且明年二月二十七日还是徐达逝世十周年的忌日。作为徐达的长外孙,奉母命的朱高炽自然得同时筹备两事。

    因此朱高炽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确实在情理当中。但是严妙华认为即便再忙,难道朱高炽就真的抽不出一点空闲,来管管他二弟吗?

    究竟是朱高炽无暇管他二弟?还是朱高炽觉得朱高煦这么称呼皇太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严妙华虽不得而知,但她明白即便自己知道也于事无补。

    严妙华又陆续听说这几天,朱高煦领着的中卫们玩得个不亦乐乎。

    昨天他们还与在京的其他皇孙们,在秦淮河上斗起来富来。

    这些人一边在秦淮河上大把撒铜钱,而岸边那些民众不顾天寒地冻而跳进河中,去捞这些铜钱。

    此事声势之大,虽不能说京师人人皆知,但京中不知道此事的却没多少。

    据说都察院御史昨晚已以“骄纵”之名,而上本参奏在秦淮河上抛铜钱的皇孙们。

    严妙华希望御史上本参奏是真的,哪怕陈懋因此吃瓜连。因为她明白若没有外力去干预,对朱高煦、陈懋他们来说,这还只不过是开始。

    在今天,即大年二十八,向来鬼主意多的三王子朱高燧也参与其中了。得知此消息后,严妙华在王府听昆曲时,就一直因心神不宁而坐立不安。

    这时戏台中那女子吟唱道:“待你纵横驰骋,于谁共挽鹿车?待你叱咤风云,于谁十里桃花?待你荣归故里,于谁共话桑麻?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女子此曲唱完,众人再待新曲之刻。

    张雨婷发现除了心绪不宁的严妙华外,其他的女子皆因产生共情而面带哀伤。向来恬静的李丽质,此时甚至有些戚戚然。

    张雨婷并不知道李丽质“婚约”的变数,所以她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在与日俱增。

    李丽质为何戚戚然?张雨婷认为既有李丽质父母双亲已故而使然;又有那既是由对方提出、但现在对方却不认的婚约,而让李丽质倍感无奈而使然。

    但张雨婷断定李丽质是因为完全把自己代入到歌女身上,此刻才会表现得戚戚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认知不断加深。张雨婷已确定李丽质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

    李丽质不是那种轻易就将脆弱放在脸上的人……

    张雨婷发现之前从戏园出去的王府太监,此时正在戏园门口向她示意,且左手不断地拍着左腿。

    张雨婷之前就注意到这位刘公公心急之时,会有左手拍左腿的小动作。再加上这刘公公若是自己能处理好的事,绝不会在她会客之时找她,而是将事情处理好了后再告知她。

    入京后,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雨婷对此虽不胜其烦,但她知道自己只能去勉为其难。

    稍微平息一下心绪,张雨婷便以去看看“晚餐准备得如何”之词,而起身离开。

    看着张雨婷与刘公公,一前一后离开戏园子。严妙华与看向她的李丽质对视了一眼后,严妙华就安心地听起昆曲来。

    来到王府一间雅间内,张雨婷先是坐好,才对额头冒汗的刘公公道:“什么事”?

    刘公公见张雨婷神态怡然,知道未来主母很不简单的他,心中的慌乱稍微好了些。

    额头止住汗的刘公公道:“锦衣卫指挥使宋忠令穿着常服的锦衣卫告诉奴婢,皇上让宋指挥使将二王子请到宫中”。

    张雨婷心中一紧,她知道皇上这哪是请,明明是让宋忠将朱高煦拿下。她嘘出一口白气,又想了会,镇定地对刘公公问道:“二王子现在何处”?

    刘公公暗暗嘘了口气,回道:“听宋指挥手下说,二王子与三王子正带着中卫在京师郊外狩猎”。

    张雨婷悟到宋忠此时为何派人来王府,而不是直接去郊外。

    这是因为朱高煦一是皇孙,真将皇孙拿下,最后倒霉的肯定会有宋忠的份;二来朱高煦脾气暴躁是出名的,真用锦衣卫拿他,朱高煦不是没可能率中卫与锦衣卫火拼。

    此事不可用“拖”来让眼里容不了沙子的皇上消气,而是必须马上执行皇上的旨意。想必宋忠派人来王府,是想大王子将二王子领到宫中去见皇上。

    想到这,张雨婷令道:“立即令人去魏国公府找大王子,将此事悄悄告诉他”。

    刘公公正准备出去之时,他又听到张雨婷淡淡地道:“我先回戏园子。待会刘公公还得来戏园子,与大家一起继续听戏”。

    刘公公先是未加思索应下,在出去找人给正在魏国公府大王子送信时,他才悟到张雨婷让他回戏园子一是告诉他大王子可以处理好,他用不着急;二是他回戏园子,才能让戏园子中的女眷安心。

    大王子能不能处理好这件事,刘公公尚不得知。

    但刘公公回到戏园子时,张雨婷并发现这些一起来京的小姐们,全就都彻底安心了。

    二王子与中卫在京之事,她们不可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