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11章 黑松林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11章 黑松林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大年二十五丑时初(凌晨一点),从海津镇(天津)乘海船先到苏州,再马不停蹄地来到京师金川门下的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以及跟随着他们的军士,于此刻在城门下纷纷下马。

    朱高炽将右手一扬,对跪迎在金川门下,且一手还拿着火把的宦官与锦衣卫们道:“你们起来”。

    此时朱高煦接过宦官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把脸后,便向已整理好仪容的朱高炽问道:“大哥,给张二(张辅)的书信,先往哪送”?

    一旁正在擦脸的朱高燧按捺不住地抢道:“二哥,你怎么和大哥一样,认定张二会在金陵?而不是在河南或者其他地方”?

    “你一个小屁孩懂什么?既然已到了秦淮河畔的金陵,哪个男人还会去其他地方”?朱高燧大咧咧地笑道。

    朱高炽看了看迎接他们的宦官与锦衣卫,发现他们只是默然站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朱高炽并转身,对身后的军士令道:“先去王府。张佥事无论在哪,王府都会知道。然后再根据确切的消息,将信送至张佥事手中”。

    军士应诺后,将马牵入城内,便立即翻身上马,向京师中的燕王府方向飞驰而去。

    然后朱高炽表情淡然,语气却又不庸置疑地道:“既然已经整理好仪容,我们就即刻进宫,觐见皇祖父”。

    众人牵马走进城内后,看到大哥先行上马,朱高煦向还有些懵懂的朱高燧一笑,便迅即地翻身上马。

    发觉到大哥与二哥上马,朱高燧一把推开扶他上马的宦官之手,奋力地翻身上马。

    燕王三子来到御书房门前,并听到皇祖父在里面斥责之声。

    余光察觉到三弟已掏出玉佩,正欲递给御书房门前的太监,朱高炽连忙暗中扯了下一旁幼弟的衣襟。

    朱高燧微微一愣,并想起皇姑安庆公主的驸马欧阳伦,因可风言奏事的御史参其“贩茶出境”之事。虽后来查无实据,但驸马还是被皇祖父一顿拳打脚踢后,朱高燧就连忙将玉佩收了起来。

    皇祖父向来眼里容不得沙子。更何况皇祖父,现正在御书房训斥堂弟朱有爋。

    觉得自己刚才是在找骂找打后,朱高燧感激地看了大哥一眼。见大哥正在留心听御书房内的动静,朱高燧便也沉心,来辨识祖父在御书房的斥责之言。

    但事与愿违的是,刚刚进去的提督太监很快就出来了。

    提督太监对没有听出个所以然的燕王三子,语气肃然地道:“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觐见”。

    燕王三子起身后,皆是心中不安地走进御书房。

    一进来,燕王三子就看到唯有周王世子朱有炖一人有座,周王嫡次子朱有爋却跪倒在地,而周王其他儿子们则随着朱有炖站在右列。

    至于他们的皇祖父,则继续声如洪钟地痛骂朱有爋,在祖父面前弄虚作假。

    朱家每个子孙,无一不畏惧朱元璋,更何况是面对着正处于是怒火中烧的朱元璋。如刚还在冰天雪地的燕王三子,走进温暖如春的御书房,他们连温度陡然升高都没有察觉到。

    直到太监为他们更衣之时,燕王三子才发觉他们已是浑身是汗。至于是被热的,还是被吓的,或是兼而有之,对他们来说倒无足轻重。

    朱元璋看到这三个孙儿脱去狐裘大衣,内衣上皆露出有新旧各异的补丁,嘴角浮现出一闪即逝的欣慰。

    是的。此时的御书房内,除了朱有爋内衣上的补丁个个都旧外,其他皇孙们的内衣皆露出新旧不一的补丁。

    朱元璋将手向上扬了扬。不等提督太监说出自己手势之意,朱元璋便发现一直埋着头的朱高炽居然注意到自己的手势,而率先站了起来。

    见皇祖父微微点头,又看向了左边。余光一直在留意皇祖父的朱高炽,则领着两个弟弟走向左列……

    这时,朱元璋语气缓和地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藩地”?

    朱有炖站了起来,正欲回他们都刚来,此时却问他们何时走的皇祖父。但发觉祖父此时看向了堂兄朱高炽,朱有炖便也微笑地看向堂兄,且收起刚才回话之念。

    不过朱有炖有察觉到堂弟朱高燧的脸,在那一刹那间有些不自然。

    朱高炽回禀地道:“若是皇祖父没有其他安排,孙儿们准备在祖母忌日后,即回北平为祖父办差”。

    见祖父看向自己,朱有炖回禀地道:“若祖父没有其他调遣,在四月祭祀祖母后,孙儿们准备五月回河南为爷爷办差”。

    朱元璋满意地微微颔首,看到孙子们都是站着,便对提督太监令道:“去给燕王长子,也搬一张椅子来”。

    察觉到朱高煦的失落,又看到朱高燧一脸坦然,朱元璋不动声色地继续令道:“你们祖母的祭祀,由高炽主办,有炖协办。”

    看了看恭恭敬敬的孙子们,朱元璋又令道:“你们个个都要出力”。

    见孙子们皆跪下领旨,朱元璋双目含怒地向一直跪着朱有爋问道:“待会出宫,小孽畜准备意欲何为”?

    朱有爋颤巍巍地回道:“孙儿准备去紫金山,祭拜祖母”。

    朱元璋默然了会,脸色虽然好些,但还是带着余怒地说:“算你还有点孝心”。

    让孙儿们都起来,又让朱高炽、朱有炖坐下片刻后,脸上带着缅怀神色地朱元璋,说:“祖父与你们祖母患难与共,经历万死才创下今天这番基业。”

    顿了顿,朱元璋双目含情地接着道:“你们祖母生前最爱热闹,晚年也最疼你们。你们现在即刻就去孝陵,跟你们祖母说说话”。

    见皇孙们大声说“是”,又见孙儿们一个个皆是英姿不凡。老怀大慰的朱元璋仍一脸不耐烦地用右手中指,指向心有余悸的朱有爋。

    朱元璋双目含威地说:“你刚才脱下来的那件破棉袄,可别再穿着去孝陵。不然你祖母见到你穿成这样,不得埋怨朕没有善待她的血脉”。

    见堂弟朱有爋一脸讪讪,且脸上还挂着被打了一个耳光的痕迹。若不是大哥暗中制止,朱高煦当时就差点笑出声。

    朱有爋这小子,是怎么想的。穿一件破棉袄来京,他不知道这是在丢列祖列宗的脸吗?虽然祖父提倡节俭,但他更要脸面。

    能想到内衣得有补丁,算朱有爋还算聪明。但每个补丁都是旧的,他又聪明过头了。若是常穿,补丁肯定是新旧不一。哪有烂到一半,就不再烂的衣服?

    当燕王之子与周王之子,默然地随着司礼监掌印太监走了会,朱高燧忽然一脸痛苦状地对朱高炽说道:“大哥,我现在要如厕”。

    朱高炽见三弟如此失态,大概是认为他实在忍不住了,便点了点头。

    未等掌印太监开口,朱高燧边跑边说:“我知道宫里哪里可以如厕,你不用令人带路”。

    看到掌印太监面无表情地停下脚步,同时停下脚步地朱高炽,并向也已站着的朱有炖发出邀请。

    朱高炽嘴角含笑地说:“在北平就听说,京师年中来了个不错的昆曲班子。不若明晚,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

    朱有炖稍一迟疑,便道:“后天,如何”?

    朱高炽情知朱有炖明天有事,笑着点了点头,道:“后天早上,我再令人将详细的状况告知你们”。

    说完,见朱有炖微笑地颔首,朱高炽又向他其他堂弟邀请:“都要来”。

    看到亲兄弟们纷纷答应后,朱有炖道:“我们也是进京不久,本来是想在金川门等堂兄,但又敢让祖父等”。

    朱高炽正色地道:“祖父任何事情都大于天,来京自然得先觐见祖父”。

    ……

    堂兄弟们互相说了好一阵话,才见朱高燧气喘吁吁地跑回来。

    朱高炽向三弟关心地问道:“你可好些了”?

    年幼的朱高燧,脸色苍白地道:“暂时好点了”。

    朱高炽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转而向掌印太监道:“劳烦王公公继续领路”。

    前往孝陵祭拜皇祖母的路上,朱高煦一直有些走神。他在为三弟刚才借如厕之名,实为向皇祖父转呈父王奏章之事担忧。

    朱高煦知道父王这份奏章,核心内容向祖父要数额巨大的军费、火器、军匠,为明年用兵黑松林而准备……

    走出皇宫,再跨上马,策马而行的皇孙们边再次感受南方刺骨的湿冷,边向孝陵方向而行

    在徐增寿府中接到燕王的书信时,张辅压根就没睡,他因心中酸楚难消而一直在床上翻来覆去。

    看完燕王的书信,张辅发现徐增寿睡眼惺忪地进来了。将书信递给徐增寿,张辅并闭上眼睛思考起来。

    不一会,张辅睁开眼,即对送信的军士令道:“分别去宋瑄与陈懋的宅子,将徐理、王友、陈旭、柳升、王通五人召回王府”。

    军士应诺而去后,张辅向已经看完信的徐增寿道:“弟弟在这,先给兄长与嫂夫人以及徐小姐拜个早年。我得立即赶往辽东”。

    徐增寿点了点头,将张辅送出门口,他才郑重地道:“保重”!

    拂晓时分,张辅、徐理、王友、陈旭、柳升、王通六人出了金川门。

    六人不约而同地回头深深看一眼金陵,便纷纷跨上战马,领着两匹换乘的战马在这冰天雪地中,向北飞奔而去。

    -----------------------------------------------------------------------------------------------------------------

    pc版大表哥今天发布,过段时间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