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69章 寒风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69章 寒风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靖江王世子朱赞仪,在二月十六日便奉旨离京前往大明各藩地,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向他的长辈学习治国之道。

    靖江王虽是两字,但实质上与一字亲王有着一样的待遇。

    首任靖江王朱守谦之父,是曾抵御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进攻的朱文正。

    为人刚硬的朱文正,后来因封赏之事,与比他更为刚硬的四叔朱元璋犟嘴,被大怒之下的朱元璋失手打成重伤,而不治身亡。

    所以自幼丧父的朱守谦,是在皇上身边长大的。也正因为如此,朱守谦的童年,亦如他堂叔、堂兄弟一样,活在他们一旦犯错,轻则被痛斥、重则被痛打的高压环境之下。

    不过这种生活环境,让朱守谦明白四叔祖把自己的父亲打成重伤,确实是出自恨铁不成钢。因为朱守谦无数次亲眼看到,四叔祖对亲儿子们的责打,也是往死打。

    只是有了他父亲这个先例在,每次皇上动手之际,马皇后会安排御医在外候着。所以朱家子辈被四叔祖活活打死之事,才没有成为惯例。

    不过皇室有两个男子,很少被四叔祖打。一是太子朱标,二是燕王。

    燕王是由于跟四叔祖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认为自己什么都对的四叔祖,自然不会认为跟自己一样的燕王有错。

    而太子之所以很少挨打,就具有模仿性了。太子的做法的就是:如若触怒朱家大家长,他首先立即差人去请马皇后,来说情;无论是否有理,面对君父,太子立即将错认下;君父问话之时,捡可怜之处说等等这些以柔克刚之法。

    那些心里活泛的朱家子辈,自然也就纷纷向太子,学了这以柔克刚之法。而朱守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换一句话来概况,少有被打的朱守谦,是打小就懂得在他四叔祖面前,装成他四叔祖想看到的样子。

    洪武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圣上为朱守谦选定了广西都指挥使徐成之女,为他王妃。

    洪武十年正月,十五岁的朱守谦就藩桂林后,没有大家长朱元璋看着的朱守谦,他一直隐藏的另一面便显露无遗了。

    洪武十三年,得知朱守谦在桂林,不但做出劫掠僧寺财物、中卖盐货之事,居然瞒着他,娶有罪人女为妃,且打死广西护卫指挥耿良后,暴怒的朱元璋,先是将朱守谦召回京师暴打一顿,再将其废为庶人,最后令他回凤阳务农。

    在凤阳务农的这些日子里,朱守谦可谓苦不堪言,他求助了太子。

    于是乎,朱守谦这首:“不恋车马之嬉游、住茅檐之矮屋,忘金饰之高楼,惟努力于田丘,甘心老死于桑林”不仅在京师得以流传,而且不少人都在皇上身边说:“守谦,已改过自新”。

    朱元璋还是给了他侄孙一个机会。待其务农七年后,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复其王爵,令他就藩云南大理。

    哪知朱守谦一到大理,不顾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四川都指挥使宁正、楚雄卫指挥袁义、大理卫指挥郑祥、品甸卫指挥赖镇、金齿卫指挥李观正在执行圣上要将“麓川在几年内,纳入大明版图”的大计。

    这位爷在大理就藩的当年,就做出了以大理卫指挥使印冒充王印,前往麓川已归顺大明的各土司,去索要财物。

    当麓川各土司首领将朱守谦此举,告状到京师后,朱元璋得知侄孙已成为麓川各土司中的笑柄。大怒之下的朱元璋将朱守谦召回,将其拳打脚踢一番,并再次把他扔回凤阳务农。

    从此朱守谦便成了朱元璋眼中,扶不上墙的烂泥。

    洪武二十三年,朱守谦又以在凤阳抢牧民之马等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凤阳一霸后,他终于被彻底禁锢了。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九日,朱守谦去世的那天,他都没有再见到过外面的太阳。

    靖江王世子朱赞仪在母亲徐王妃与姑祖母福成公主教导下,一直认为父亲辜负了当今圣上。尤其是他母亲徐王妃对父亲的怨恨,以至于朱赞仪在一懂事,就把父亲当作是坏得流脓之人。

    不过朱赞仪亦如父亲一样,这父子都对东宫极为尊重。毕竟效忠于东宫,属于风险最小的投资。当然朱守谦敬的是太子朱标,朱赞仪敬的是太孙朱允炆。

    在开平将不尊王命,与晋王有联系的指挥使黄佑被燕王解送京师,由皇上发落后,燕王在开平招待了靖江王世子朱赞仪。

    招待靖江王世子朱赞仪,极具礼节性。以至于对繁文缛节,向来就没多大兴趣的张辅,在宴席的多半时间里,他都在想黄佑为什么会与晋王搞在一起?

    坦率地说,就《御制纪非录》来说,晋王与殿下一样是没有污点的亲王。“大概是因为这两位亲王心怀大志,才会自我约束自己”。张辅在心中猜着。

    得天下也好,治天下也罢,都需要人才。所以晋王挖北平的墙角,张辅并不奇怪,他知道燕王同样也在挖山西的墙角。

    这么一想,张辅倒是想通了黄佑为什么会投向晋王?当今圣上春秋已高,在北平将士对自己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投向晋王,黄佑大概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只是黄佑不曾料到,燕王对情报工作的重视远超于当今圣上。以至于黄佑与晋王派来的人刚一接上头,就被早已布下大网的燕王左护卫千户李璿,在七月二十七日抓了个正着。

    关于黄佑的命运,张辅觉得会凶多吉少。向来睿智的圣上,怎会猜不出黄佑投向晋王,是出于他老人家春秋已高。

    “能有个全尸,就算幸事”。张辅给已在京师诏狱的黄佑,算了这么一卦。

    过了两天,令二子朱高煦送靖江王世子朱赞仪前往大宁后,燕王就令张辅把待在兴和的五军营、三千营,召至开平操练。

    早些时候,燕王将拥有着冲刺能力极强、耐力极好的西域马,分给他的骑兵后,他就抽调三千名拥有西域马的勇士,组成了三千营。

    张辅进京后,燕王带着三千营来到兴和。之后在继续操练三千营的同时,燕王当然也会操练着尚未成型的五军营。

    张辅从京师回来,发现五军营的训练,已不再是单纯地针对大漠地形,而有了针对南方地形的训练后。对此,张辅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

    在燕王手中接过操练五军营之权后,张辅继续保留着燕王这种训练方式。对此,就连向来无所顾忌的王友,也没有向张辅问过,为什么五军营要继续针对南方地形训练。

    他们都知道圣上已七十了,已是古来稀的年龄了。

    他们更清楚燕王将来的上限,决定着他们将来的上限。换而言之,只有燕王突破了他的上限,他们才可能迈入真正顶级世家行列,即与国同运的公爵、侯爵、伯爵世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看到满径之地各头目纷纷来此见燕王,张辅对五军营的操练自然就不敢有任何懈怠。他知道他全族的命,都有可能取决这支五军营在将来的战绩。

    九月,凌冽的寒风与父亲张玉同时的来到开平,让张辅心中一紧。当然张辅知道,只要圣上在世的一天,他们的所为就只是未雨绸缪下的以防万一。

    但干燥的北风并未停下,它肆虐地继续南下。继而让天下之人,都感到冬天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