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46章 男女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46章 男女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兴和离左边的丰州(呼和浩特)不到六百里地,丰州再往左,就是河套地区;兴和离右边的万和(元上都,今多伦县)不到七百里地,万和再往右,即是兀良哈部的兀良哈秃城(乌兰浩特附近)。

    兴和左上方为瓦剌部,右上方为鞑靼部,左下方为山西行都司治下的区域。

    自秦王薨了后,陛下将陕西行都司交予燕王一并署理后,陕西行都司治下的河套地区,张辅已用不着再去担心。

    但其他方向,张辅可不能有任何的懈怠。

    因此一万两千骑兵,放在兴和这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说少,一点也不为过。

    大漠现在仍处于洗牌之中。

    第十九任大汗孛儿只斤·额勒伯克,现在就连北逃至大漠的贵族与大漠的贵族之间的矛盾,都无法调和……

    而且元太宗窝阔台的后裔孛儿只斤·鬼力赤,对托雷系的额勒伯克继续继承大汗之位,极为不服。鬼力赤多次公开表示,托雷系不仅将他们自己打下的南方丢了,而且还将他先祖窝阔台打下的金国领土丢失。

    鬼力赤认为托雷系已没有任何理由,再继承蒙古汗位。

    在这些矛盾下,大漠这些年各部落相互攻击所死亡的人数,一点都不亚于明军攻击所带来的伤亡。

    这对大明那些坐而论道之人来说,或许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坐山观虎斗。但对前线的骑兵来说,张辅认为不能去坐山观虎斗。

    自古以来,兵就不在多,而在精。前朝灭南宋的最后一战,以几千兵逼得数万兵跳海自尽之事,就足以可见兵多,只是一个数字。

    一支人数虽少,但一个人就能踏出千军万马气势的军队,与一支虽有千军万马,但没有几个敢战之人的军队打仗,就如饿虎扑向羊群。说是一边倒的屠杀,毫不为过。

    所以坐山观虎斗的前提,必须首先保证自己得一直是老虎。这也是陛下在他已创大业的今天,仍令明军一直征战的原因之一。

    因为一旦只是观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上得天下的陛下肯定能推断到安逸的日子,会让明军渐渐变成毫无战斗力的羔羊。

    虎狼之师既不能空口白话地凭空变出来,也无法在校场练出来。虎狼之师,只能在真正的战场锤炼出来。

    试想一下,一旦大漠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当他举兵南下,为他以及他手下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之时,若己方的军士不具备相之抗衡的战斗力,说大漠新的王者将会势如破竹,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历史对此,早已给出了血淋淋的答案。

    与去缅怀或感慨故事中那些慷慨就义去相比,张辅觉得还是有尊严地活着好。所以张辅极为认同陛下、殿下的这种强硬作风。

    也正因为这种认同,张辅一直知道自己是为何而战。“战”就是为了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强敌四环的环境,让大明子民能有尊严地活着。

    现在陛下、殿下不仅赋予自己在兴和全权,而且张辅也知道自己用不着去担心非长途奔袭外的后勤,以及战后的封赏。所以出于军人职责,张辅压根没有任何理由对“战”说不。

    胜则上天堂,败则死无葬身之地的压力,让张辅在这一路上亦如成家之前一样呆在军中。他没有去看随后而行的妻子,只是令家丁交大,每天去向妻子传递话。

    李丽质听十六岁的交大说,少将军只要带兵,就会跟燕王一样与军士同甘共苦。

    交大虽然没有继续说,但李丽质知道这同甘共苦就包括着与军士吃一样的食物,与军士一样的作息。

    而且在军中与军士同吃同住,将领不但能知道军士到底吃得怎样、睡得怎样,而且能在意外情况突现之时,将领能够第一时间去处理。

    因此,李丽质理解丈夫不来看她。

    李丽质是与军士家眷一起在后,虽然在后,但其浩浩荡荡的架势远超于军士们行军。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军士的母亲、妻子、以及他们的孩子,正赶着他们家的羊群向兴和前行。

    军中家眷的吃食,不归军中负责。但向军士家眷购买肉食的红儿告诉李丽质,军需官每天付铜钱或现银向家眷购买肉食,充作军食。

    这样不仅让军士家眷们的放牧,从不愁销路,也让家眷们成为后勤保证的一个部分。

    红儿还说抵达兴和后,军中的供食,也会由军士们的母亲、或者妻子去向兴和当地的牧民去采购。用姑爷的话来概况,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细细一想,李丽质就不难得出,经过后勤补给,这些军士家眷不仅能赚到自家的吃食,还能发点小财。而军中不仅藉此节省了人力,还杜绝了有可能的腐败。

    值得一提的是这肥水不流外人田,会让军士对军队心生归属感,而提高这支军队的凝聚力。

    在这一路上,李丽质还发现其他不少能提高效率、提高凝聚力之事。

    为什么李丽质会如此刻意,去发觉,去思考军中之事呢?最大原因,莫过于李丽质认同她这张辅妻子的身份。

    这也是李丽质会与军中那些比爷们还爷们的女眷,打成一片的原因。李丽质知道作为主将之妻,与他的属下母亲、妻子打成一片,是她分内之事。

    再说出身军门的她,对这种比爷们还爷们的女眷,也早就见惯不怪。

    就不更要提这些有什么,说什么的女眷,实际上很好相处。尤其是苏火耳灰的妻子帖木伦,还让李丽质了解到许多事。

    帖木伦一直将张辅称之为少主,所以她一直称李丽质为少夫人。

    帖木伦第一次称李丽质为少夫人,李丽质曾表示不可如此称她。但帖木伦当着众人只是笑而不言,后来又私下对她说道:“咱们这些人当着燕王的面,都是按老称呼来称呼彼此。少夫人,尽可放心。燕王不在乎这个”。

    李丽质从此就接受了少夫人这个称呼。

    李丽质知道军中不少人,将张辅称之为犯规般的存在。但李丽质知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张辅习惯于将他深思熟虑下的成果,用一种极其轻松的方式来表达所致。

    说张辅爱显示自己,不假。但说张辅不努力,却与事实不合。与张辅交情深的人,都知道他是最能刻苦钻研之人。

    与帖木伦几次交谈后,李丽质认为若说有这世间真有犯规的存在的话,只能是燕王。

    就拿燕王打战一直冲在前面,但却从未受伤这事来说。在刀剑无眼下的战场,在敌人首先瞄准的是燕王之下,燕王却从没受伤,甚至不能用犯规来形容,这就是奇迹。

    或许正因为燕王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奇迹,认为天命已归自己的燕王,才能自信地去容纳部下的种种吧?

    换谁,能容得下张玉所部仍按之前的称呼,去称呼彼此呢?这对大多数主公来说,可是一件很犯忌的事情……但燕王就这么自信地觉得他们会效忠自己。

    帖木伦还说了燕王很多事。就连北平好勇斗狠的风气、喜欢讲排场的风气,都是源自燕王,帖木伦都丝毫不忌讳地对李丽质说了。

    帖木伦也说了,在我们这些人中,燕王的影响力是第一位。燕王指向哪里,我们就会打向哪里。

    “这也与之前北平行都司流传,公公所部是燕王嫡系中嫡系,不谋而合。因为在其他部队,陛下的影响力才是第一”。李丽质听完后,心中如此想到。

    女人之间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男女之事。如薛贵,以及陈懋这种被男人羡慕的性情中人,自然是女人热衷议论之人。当然女人不是说他们好,而是将他们称之为混蛋。

    薛贵被称为混蛋,是因为他导致了他两个女人的死。薛贵被女人称为混蛋,完全在情理当中。甚至不少男人都认为薛贵,在处理那事时,只用下半身来思考。

    陈懋被称为混蛋,起源于他的女人实在太多。陈懋之前在大宁,还算正常。但陈懋自从纳了秦淮河花魁,又在北平招待贵客,以及协助朱高炽处理军需后,陈懋几乎变了一个人。

    通了人事的陈懋,在贵族们的熏陶下、在大权在握下,本来就拿钱不当回事的陈懋,他那花花公子的本质便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加上军中不少年轻将领在北平之时,一旦处理完公事便跟着陈懋厮混。由于与年轻将领们一起行过军,是生死之交,所以这些人向他索要胡姬的请求,陈懋都无法拒绝。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玩得会有多恣意。

    如此一来,陈懋不被将领的妻子称之为混蛋,才是咄咄怪事。

    当然军中也有女人们称赞的人,如柳升。柳升从不与那些爱玩之人,有私下去厮混的事。不过柳升不愿意与大家一起搭伙去入股,却让女人们有些犯嘀咕。尽管她们知道不去厮混与不一起入股,都是因为柳升性格上的傲气使然。

    李丽质很奇怪,为什么没人议论王友。当她问帖木伦之时,帖木伦笑着说:“王友完全是人之常情。他只是见别人都有,他才会如此,算不得什么”。

    帖木儿见李丽质有些吃惊自己这么问,她又道:“王参将与殿下、少主是一样的人。能让他们感到快乐的地方,只有战场。其他的东西,对他们这种性子之人来说只是人生的佐料”。

    听到这,李丽质心中百感交集。

    《明太宗实录》中,张辅对太宗的总结便有“率身先赴敌,而未尝有所伤”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