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帝国太师> 第78章 名将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78章 名将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开平除了之前北平、陕西、山西的人马外,现在又增加了来自湖广的兵马。

    千户以上的军官能勉强用官话(明朝普通话)交流,但南北军士之间的交流,却基本属于鸡同鸭讲。

    在一开始听到北平军士的待遇最高,湖广这些兵已有些愤愤不平。又加上双方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这就导致了北平与湖广,这些原本就桀骜不驯之辈的军士,发生了一次恶性大型的斗殴……

    张辅把几个带头的军士,即刻斩首示众后,为了以后能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在已得知谢贵取代自己担任北平都司指挥使的张辅,虽仍耿耿于怀,虽诸事缠身,但他当天就住进了城东的大营。

    张辅住进了军营后,斗殴事件倒是再也没有发生。但军营却因接下来的各种言之凿凿的传言,而弄得更加人心惶惶了……

    如燕王重病,快要死了。世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被当作人质,被建文扣留在京师……

    如建文帝任命河南都司指挥佥事谢贵,为北平都司指挥使;任命工部右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后;长兴侯耿炳文又奉旨率军前来真定(现正定)……

    如建文帝与楚王在整顿湖广都司时,楚王有说要将来到开平的湘王三卫,当作逃兵处理。

    如留在北平的骑兵,被建文帝悉数调至京师。

    如建文帝又调北平永清左卫官军于彰德,永清右卫官军于顺德,以都督徐凯练兵于临清,以都督耿瓛练兵于山海……

    如建文帝已令都督朱忠,领北平都司各卫三万,要接管开平的防务。

    军中人心惶惶之际,张辅在一个积雪融化的阳光明媚之日,召集了千户及以上的军官,来他大帐议事。

    在重压之下,虽然最近已瘦了许多,但在张辅的双目中,反而生出一股让人胆寒的火焰。

    张辅先是看了看了刚参见他的诸将一会,才道:“大家都是在骸骨成堆的战场走出的,我就不说什么哄人的鬼话,来欺哄大家”。

    看到诸将都看着他,张辅继续用官话说道:“湖广被列为逃兵之事,属实”。

    看到湘王中卫指挥使徐忠、左卫指挥使张武、右卫指挥使王聰等人脸色如常,张辅微微点头后,对北平的将官道:“至于咱们这些跟了燕王多年之人,我敢断定一旦殿下发生不测,咱们定会被“莫须有”。

    看到北平将官们眼神中杀意渐浓,又发现湖广将官们看向北平将官之时,眼神中多了一份同病相怜后,张辅便留心起陕西、山西将官们的反应。

    当发现他们多数人的表情并没有变换,张辅也认为这些人若是面对奉旨前来的朱忠,将有反戈一击的可能。

    现在关于燕王病重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他们建功立业之心早已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为自己、为自己家族留一条后路的想法。

    若不是他们的家眷现在在北平,张辅认为他们之中定会有不少人投靠朝廷。

    张辅能理解他们。因为相对于北平与湖广的将领来说,他们是有后路可言的。

    既然有后路;而且现在殿下出于诱敌深入的考量,又在装病;再加上其他各种坏消息接二连三,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合情合理。

    更何况自己并没有领大兵团会战的经验,自己此时能镇住陕西、山西这些兵马,张辅十分清楚这与殿下、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是的,张辅虽然有些自大,但他明白这些人并不认为自己有祖父、父亲那样的能力。

    理解归理解,张辅却有理由在朱忠即将大兵压境之时,去选择冒险用这些不相信自己的人。

    张辅沉着脸地道:“观童、苏火耳者等人已率留在北平的骑兵,前往京师。现在北平空虚,殿下中卫、湘王左卫、陕西、山西的将士,今晚立即赶回北平”。

    看到陕西、山西的将官,脸上顿时就有了兴奋之色。张辅多少有些吃味地道:“我知道你们想跟着我父亲作战。但跟着我父亲,未必如你们想象得那么好”。

    燕王中卫指挥佥事唐云,见众人有些愕然。尽管张辅是他上司,但为了防止张辅继续由着性子而说出些不该说的话,他不得不言打断地道:“都司,我们是否可以现在就下去准备”。

    看到唐云打断自己,张辅不高兴地道:“第一,不要再称我为都司。那个将周王卖了的原河南都指挥佥事谢贵,他现在才是北平都司指挥使”。

    “第二,李思齐原本是我祖父部下,虽然后来与我老父亲分道扬镳,但他是与我父亲一起长大……他归降中山王后,曾奉旨到和林,劝降我父。别告诉我没提醒各位,我那位看上去好说话的父亲,可是留下他一条手臂,才让李思齐回来的”。

    “诸位下去准备,咱们日后江湖再见”。张辅有些不耐烦地道。

    唐云此时才明白张辅的意思,他这话是在警告有退路的将官们。向张辅抱拳后,略显尴尬的唐云,率先走出大帐……

    看到来自陕西咸阳的高士文等年轻将领,并随之没有出账,张辅看向了他们。高士文见众人看向自己,他只得出列地道:“我等是否能留在开平,与总兵一起”?

    “好。在待会写给北平的信,我会说你们是五军营的骨干,抽动不得”。能被年轻将官信任,觉得很有脸面的张辅,自然不会辜负他们。

    将陕西、山西的兵抽掉回北平,是张玉的将令。经历过大风大雨的张玉,十分清楚面对大敌压境,对退路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玉知道仅凭儿子的战绩与阅历,儿子是无法让有退路之人在逆境中听他将领。而张玉却可以做到让北方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军士,哪怕是身处如此逆境之中,还能相信胜利最终属于他们。

    张玉凭的是他以前使用的名字,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乃儿不花都是在北方如雷贯耳的名字。之所以能做到如雷贯耳,张玉凭的是实打实的战绩。

    父亲李察罕遇刺身亡,当时的他是被父亲老部下硬推到前台的。虽然他当时内心惶恐,但他熬过来了,且最终平定了红巾军。

    可是元顺帝非但没有奖赏,反而策动父亲老部下李思齐来反他。就在他与李思齐在关中大打出手之际,先帝趁机北伐。当时李思齐劝他放下成见,一起对付明军,他也并非没有行动过。

    只是他的部下已对顺帝寒心,而极力反对,再加上元顺帝并没有恢复他的名誉,他选择了按兵不动。

    直到洪武元年,元顺帝在闰七月撤销针对他的大抚军院,恢复了自己河南王、太尉、中书左丞相等官爵,他才开始出兵。但为时已晚,在当月二十七徐达率军攻破大都,大元从此变成了北元。

    面对颓势,他采取了诱敌深入之策,终于在洪武五年大破徐达、李文忠,从而逼迫大明不得不从积极进攻而转入到长达十年的被动防守中……

    听到妻子的咳嗽,张玉才回过神来。

    “哥,刚才中朝来人,让你立即去议事”。也已经搬进王宫的王夫人,言道。

    微微一点头,张玉便从容地站起,继而推开门,最后不急不慌地朝着中朝宫殿走去。

    此时朝廷派兵将北平团团围住,在世人面前,或许这凶险万分,但在善于打歼灭战的张玉来说,却是他一直渴望的。

    这些人如此孤军深入,在张玉看来,就是活腻了。

    只要在运动战中将来犯之敌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张玉深知接下来,己方就能势如破竹地从北到南再次一统中国。

    丈夫走后,王夫人丝毫不显得慌张。她之前经历过更危险的险境,她认为这一次,身为名将的丈夫,将毫无疑问地再次化险为夷。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她希望自己的长子能从这次战争中熬出来,从而像她的父亲、丈夫一样,成为家族中的守护神。

    关于王保保与张玉身份重叠,还有一个人是重点,即观童。观童此人并非虚构,这是明实录真实存在的人物。观与关同音,而关家一直就是王保保的死忠。

    张武,今湖南浏阳人;王聰,今湖北黄冈人……靖难功勋中,不少人来自湖广。而湘王自焚之时,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的三卫也随之赴死。说他们去了北平,才能解释日后的公侯伯中,为什么有这么湖广籍之人。

    决定历史进程之人,没有一个人是虚构。